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世界数学名人简介.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国数学名人 毕达哥拉斯 欧几里得 笛卡儿 牛顿 莱布尼兹 哥德巴赫 中国数学名人 刘徽 祖冲之 秦九韶 哥德巴赫 哥德巴赫(Goldbach C.,1690.3.18~1764.11.20)是德国数学家;出生于格奥尼格斯别尔格(现名加里宁城);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原学法学,由于在欧洲各国访问期间结识了贝努利家族,所以对数学研究产生了兴趣;曾担任中学教师。1725年到俄国,同年被选为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25年~1740年担任彼得堡科学院会议秘书;1742年移居莫斯科,并在俄国外交部任职。1729年~1764年,哥德巴赫与欧拉保持了长达三十五年的书信往来。在1742年6月7日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一个命题。他写道: 我的问题是这样的: 随便取某一个奇数,比如77,可以把它写成三个素数之和:77=53+17+7; 再任取一个奇数,比如461, ???????461=449+7+5, 也是三个素数之和,461还可以写成257+199+5,仍然是三个素数之和。这样,我发现:任何大于5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 ?但这怎样证明呢?虽然做过的每一次试验都得到了上述结果,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奇数都拿来检验,需要的是一般的证明,而不是个别的检验。 ?欧拉回信说,这个命题看来是正确的,但是他也给不出严格的证明。同时欧拉又提出了另一个命题: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但是这个命题他也没能给予证明。 不难看出,哥德巴赫的命题是欧拉命题的推论。事实上,任何一个大于5的奇数都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2N+1=3+2(N-1),其中2(N-1)≥4. 若欧拉的命题成立,则偶数2(N-1)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于是奇数2N+1可以写成三个素数之和,从而,对于大于5的奇数,哥德巴赫的猜想成立。 但是哥德巴赫的命题成立并不能保证欧拉命题的成立。因而欧拉的命题比哥德巴赫的命题要求更高。 现在通常把这两个命题统称为哥德巴赫猜想二百多年来,尽管许许多多的数学家为解决这个猜想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迄今为止它仍然是一个既没有得到正面证明也没有被推翻的命题。1900年,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Hilbert D.,1862.1.23~1943.2.14)在巴黎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二十三个最重要的问题供二十世纪的数学家来研究。其中第八问题为素数问题;在提到哥德巴赫猜想时,希尔伯特说这是以往遗留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近一百年来,哥德巴赫猜想吸引着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并在证明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他证明了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一个素数与另一个自然数之和,而这另一个自然数可以表示为至多两个素数的乘积。通常简称此结果为大偶数可表为1+2。在陈景润之前,关于大偶数可表示为s个素数之积与t个素数之积的和的s+ t问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如下: ???1920年,挪威的布龙证明了9+9;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7;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6;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7、4+9、3+15和2+366; ???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5,1940年他又证明了4+4; ???1948年,匈牙利的兰恩尼证明了1+C,其中C很大; ???1956年,中国的王元(1930~ )证明了3+4;1957年,他又先后证明了3+3和2+3;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1934~ )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5; ???1962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4;1963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也证明了1+4; ???1965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夫及意大利的波波里证明了1+3; ???1966后,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1+2。 ???最终将由哪个国家的哪位数学家攻克大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即1+1)的问题,现在还无法予测。 ???????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 为约率 ,取 为密率,其中 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 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