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业197 - 2003 Document.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寒假作业197 - 2003 Document

新野三高高三语文学科寒假作业2 组卷人 杨国兴 2014、1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A.善衡文评书???? 衡:评价 B.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意:料到 C.至今学者称焉 ? 称:称赞?? D.先生辄起而排之???? ?排:分开??? 5.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金圣叹“善衡文评书”的一组是( )(3分) ①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 ②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③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④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⑤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馀言 ⑥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⑤⑥ 6.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金圣叹先生博览群书,学问渊博,讲学时旁征博引,极其透彻,让听众叹服。但僧侣和俗人都不觉得好。 B.由明入清以后,金先生放弃了做官的念头,除了和亲人朋友交谈以外,把读书著作作为追求。并根据《论语》中的有关语句为自己取名。 C.金先生按次序定出的“六才子书”,的确是开读书人不同的眼界。但是他的很多评论,只有其中的《西厢》《水浒》两部得以在世上留行。 D.作者将解《古诗十九首》一事与金圣叹的死联系起来,并记录了他意外从容的谈论。还说,有许多人模仿金圣叹的风格评论著作。 7.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2)(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完成8~9题。 范蠡张翰龟蒙5分) 9.这首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思想感情?请选取其中两种手法结合作品进行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组成,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获取月球内部的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将一期工程的“表面探测”引申至内部探测。六、写作(60分)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1.D【解析】因果倒置,4段1行,中国古代家学、家风的兴盛,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家业的代代相传。 2.B【解析】原文8段只说“皇帝是最有钱请得起家教的人”,没说他们的子孙就一定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3.A【解析】B项在8段原文没说家长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也是有钱人的做法;C项,9段,魏晋南北朝以后,才出现了比较强的家族观念,重视家庭办学。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D项,“大家族都重视家教”以偏概全。 4.D(批驳) 5.B(①为人品格,④志向追求,⑥别人提醒。) 6.A.“不是僧侣和俗人都不觉得好”。而是好。 7.(1)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得意,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长叹,他也不理会。(“拊掌自豪”1分,“虽”1分,“浩”1分,句意2分,共5分)。 (2)后来因为醉酒不受拘束地谈《青青河畔草》一章,不久,就遭遇悲惨的灾祸。(“纵”1分,“未几”1分,“邏”1分,句意2分,共5分) 8.⑴作者以黄花、青灯、庭院、夜雨、秋风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秋风萧瑟、夜雨凄凉的孤寂图景。(2分,列举意象、概括景象特点各1分) ⑵这三句描绘了一个人生失意、客居异乡、孤寂凄凉、年华老去的游子形象。(3分,特点2分,身份1分。) 9.⑴用典,(1分)作者以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人功成身退的典故,(1分)表达了对古贤的追慕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慨自伤之情。(1分) ⑵直抒胸臆,(1分)作者以“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三句反问,(1分)直接表现了作者知音难觅、前途渺茫、无人理解的悲凉心境和孤寂情怀。(1分) ⑶以景结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分)作者以丛菊满院、夜雨青灯、瑟瑟秋风的凄清景象收束全曲,(1分)表现了客居他乡、白发穷途的孤寂凄凉。(1分) (答出其中两种即可,每种在表述上手法名、举例分析、表达效果各占1分)。 10.略 11. (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或B不给分。A项“各县常有挪用和侵占教育经费的情况”属无中生有,B项中时间先后和事件关系混乱,D项中还应有诚心、信心、远见、坚定、热爱东北等,E项对主旨的概括不完整。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