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领域的暴力维权及其治理——基于2002~2015年媒体报道的内容分析.pdf

医疗领域的暴力维权及其治理——基于2002~2015年媒体报道的内容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疗领域的暴力维权及其治理——基于2002~2015年媒体报道的内容分析.pdf

��������������������������������������� ����� 医疗领域的暴力维权及其治理 ——基于2002~2015年媒体报道的内容分析 姚泽麟 赵皓玥 卢思佳 “医闹”已经成为我国医疗领域的毒瘤。由于数据难以取得,我们对医闹的了解仅限于零星数据或个案分析。 为此,本文通过百度新闻搜索,共搜集到 2002~2015 年各类医闹事件 329 起,并建立了包含 16 个变量的数据库。通过 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发现,医疗暴力事件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三甲医院和急诊科被曝光的医闹事件最多。我们将医闹分为 三类:扰乱秩序型、伤害型和杀害型。患者死亡往往伴随而来的是扰乱秩序型暴力的情况出现,医闹实施者甚至会“借 尸抗争”。扰乱秩序型事件通常经过事先的策划、筹备、动员,由群体实施。相比之下,伤害型和杀害型事件则多是由 于患者个体在情绪激动和愤怒的情况下冲动造成的。此外,有四成多的医闹实施者曾求助于处置医疗纠纷的正式制度, 然而各种原因最终还是导致他们走向了暴力维权的道路。由此,本文提出了改变医生的激励机制以重建医患信任、落实 分级诊疗以实现病人合理就诊、改善应对医疗纠纷的正式制度等政策建议。 医患关系;医疗纠纷;医闹;暴力维权;治理 近 20 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不断恶化,医疗纠纷、医疗诉讼与医疗暴力事件都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 a 势。 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由于医患纠纷引发的冲击医院等恶性事件,2002 年有 5000 多起,2004 年上升到 8000 多起,2006 年则将近 10000 起。2008 年,在一个关于医疗纠纷全国性的内部会议披露,全国 b 每年发生医疗纠纷达百万起,并以 100% 的速度增长。 同一年,一项在 10 省 60 家医院的调查显示,超过 本文系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15FSH0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4YJC840040)和上海市哲学社会 科学规划课题(2014ESH001)的阶段性成果。 姚泽麟,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社会学与职业社会学;赵皓玥,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 展学院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社会学;卢思佳,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学。(上海, 200062) a柴会群:《〈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当休矣》,南方周末网,/content/49104,2010-08-19;刘俊、刘悠翔:《中国 医疗暴力史》,南方周末网,/content/95720,2013-11-07;朱力、袁迎春:《现阶段我国医患矛盾的类型、特征与对策》, 《社会科学研究》,2014(6);Yu, Pan et al. “To be or not to be a Doctor, that is the Question: A Review of Serious Incidents of Violence against Doctors in China from 2003-2013”.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5(23): 111-116;涂炯:《医闹的道义和权力“游戏”》,《甘肃行政学院 学报》,2016(1)。 b柴会群:《〈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当休矣》,南方周末网,/content/49104,2010-08-19。 49 a 半数的医护人员被辱骂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