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剂学》龙晓英版知识总结精选
药剂学知识总结
?第一章?? 绪论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剂型与制剂:把各种药物制成适合于治疗或预防应用、与一定给药途经想适应的给药形式。以剂型制成的具体药品成为制剂。
制剂学与调剂学:研究制剂生产工艺理论的科学成为制剂学。研究方剂的配制、服用等有关技术和理论的科学称为调剂学。两者以往总称药剂学。
药物传递系统:药物传递系统(DDS)是药物新剂型,新制剂,新技术的总称。包括:1.缓释和控释给药系统2.靶向给药系统3.黏膜给药系统4.经皮给药系统。
药物剂型的分类
1. 按给药途径分类:经胃肠道给药剂型;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2. 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剂型、混悬型、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
3. 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
4. 按制法分类:浸出剂型、无菌剂型。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药物稳定性:不仅指制剂内有效成分的化学降解,同时包括导致药物疗效下降、毒副作用增加的任何改变。一般包括: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生物学稳定性、药效学稳定性和毒理学稳定性。
研究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的目的:提高制剂质量,保证药品药效与安全,提高经济效益。
影响制剂稳定性因素
处方因素:1.pH的影响2.广义酸碱催化的影响3.溶剂的影响4.离子强度的影响5.表面活性剂的影响6.处方中机质或赋形剂的影响。外界因素:1.温度的影响2.光线的影响3.空气(氧)的影响4.金属离子的影响5.温度和水分的影响6.包装材料的影响
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其他方法
1.改变剂型或改进生产工艺2.制成难溶性盐或稳定的衍生物。
稳定性试验
A新药申请药物稳定性的实验方法:1.影响因素实验2.加速实验3.长期实验4.稳定性实验的基本要求5.稳定性重点考查项目。
B恒温法:1.经典恒温法2.活化能估算法3.温度系数法(Q10法)
C线性变温法 D热分析方法 E固体制剂稳定性试验的特殊要和方法
液体制剂
液体药剂:指将药物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溶剂)制成的内服或外用液体制剂。
分类: 1、均匀相液体制剂: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
2、非均匀相液体制剂:溶胶剂、混悬剂、乳剂。
特点(与固体制剂(散剂、片剂等)相比)
优点:①分散度大,吸收快,迅速;②给药途径广泛,可内服,也可皮肤、粘膜和腔道给药;③便于分取剂量,服用方便;④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提高生物利用度。
缺点:①药物分散度大,化学稳定性差;②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存不方便;③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④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物理稳定性差。
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及结构【掌】
表面活性剂是指能够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表面活性剂为双亲性分子结构,包含了亲油的非极性烃链和一个以上亲水的极性基团。但要注意两亲分子不一定都是表面活性剂。如对固体表面具有显著润湿作用的物质也称表面活性剂。
分类: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肥皂类、硫酸化物、磺酸化物。
(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化合物 新洁尔灭等。
(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天然、合成。
(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甘油酯类、多元醇类、脂肪酸山梨坦、聚氧乙烯类。
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表面活性剂的胶束: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
HLB 3--6:W/O型 HLB 8--18:O/W 型 HLB 7--9:润湿剂 HLB 13—18:增溶剂
3、克氏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急剧升高的某一温度。
4、昙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含有聚氧乙烯基)在水中的溶解度急剧下降而析出,溶液出现浑浊的现象的某 一温度。
5、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表面活性剂相互间或与其他化合物的配合使用成为复配。
6、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增加或减少
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使蛋白质变性
表面活性剂的毒性:阳阴非 吐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十二烷基硫酸钠产生损害,吐温类小。
表面活性剂应用:增溶剂、起泡剂和消泡剂、去污剂、消毒剂或杀菌剂。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分子结构的影响;药物多晶型的影响;温度的影响;粒子大小的影响;PH的影响;同离子效应的影响
増溶方法:
制成可溶性盐 2、引入亲水基团 3、应用助溶剂 4、使用潜溶剂 5、加入增容剂
潜溶剂、助溶剂、增溶剂三者区别:
1.助溶: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由于加入第二种物质(助溶剂)而增加其水中溶解度的现象
机理:药物+助溶剂?水溶性络合物、复合物、缔合物
2.潜溶: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