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准确理解领导意图
机关的机关 机关生存技术手册 收藏本书 字号 -+
机关无论大小,说到底都是党委或领导的办事机关。所以,准确领会和理解领导的意图,是赢得领导信任的重要一环。
这里所说的领导意图,是指领导在布置工作、下达任务、作出指示时的本意或精神实质,希望达到的目标和效果。领导意图,既反映了领导对某项工作的思想和要求,又体现了其独特的领导艺术、思维方法和处事原则,往往具有切中要害、揭示规律、触及本质的特点。作为机关干部,无论是决策之前当参谋、提建议,还是决策之后传达实施、抓好落实,都必须把领导意图理解准、领会透。
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机关干部在理解和把握领导意图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常见的现象有:要么对领导的意图充耳不闻,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要么浅尝辄止,理解不准,把握不全,与领导的本意相差甚远;要么只领会表面,悟不到本质,领会不了领导的真实意图,甚至与领导的意图背道而驰。平时机关草拟的某些文件,一遍一遍被领导打回来,其中多数不是文字问题,而是与领导的意图不吻合,即使是文字问题,也说明没有正确表达领导的意图。
要悟透领导的本意
机关干部必需完整准确地理解领导意图,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偏离本意。
清朝雍正年间,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位名叫童华的人,从浙江调到苏州任知府。当时,皇帝下诏书,要清查自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以来江苏地区拖欠的1200余万的税款问题。江苏巡抚接到圣旨,认为应该严加追缴。于是就要求欠税的人几天内要缴清,否则,予以逮捕。结果抓了1000多人。
童华到来后请求宽限一些时日。巡抚大怒,斥责他说:“你敢违抗圣旨吗?”童华说:“我不是违抗圣旨,而是落实圣旨。皇上知道有多少年的欠税问题,他没有下令严追,而是下令清查,就是想弄清来历,查明原因。是在官,还是在民;是应征,还是应免。搞清楚之后,奏请圣上裁决,这是圣旨的本意。现在如果不弄清圣上的本意,要求将十五年的积欠马上解决,这是横征暴敛,不是清查。现在请您宽限三个月,将情况搞清楚,上奏圣上。”(“华非逆旨,乃遵旨也。上知有积欠,不命严追而命清查,正欲晰其来历,查其委曲,或在官,或在役,或在民,或应征,或应免,了然分晓,奏请上裁,乃称诏书意。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今请宽三月限,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清史稿?童华传》)
巡抚答应了他的请求,释放了1000多人。并将江苏欠税的情况登记造册上报朝廷。当时,朝廷也听说江苏巡抚严查的事。皇上很生气,下令要严加处理。圣旨的本意果然如童华所言。
这件事可以看出,在如何落实圣旨的问题上,巡抚与知府之间之所以出现严重分歧,其原因就在于对圣旨理解的不同。巡抚认为“清查”,就是要严加追究;知府认为“清查”,是弄清来历,查明原因。按照巡抚的理解,就会造成横征暴敛、民怨沸腾、政局不稳的严重后果。幸亏童华说服了巡抚,让他纠正了落实执行中的错误行为。所以说,悟透领导的本意非常重要。
要悟透领导的深意
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对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我们对领导的决策指示和要求不能浅尝辄止,一定要把深意理解透彻。
1949年建国前夕,全国政协召开会议商讨新中国成立的具体事宜。会前,毛泽东同志提出,“开国大典的礼炮要放28响”。在政治协商会议上,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放28响不符合国际惯例”(国外最高礼遇的炮响为21响)。委员中不少人都知道,礼炮最早源于英国海军,当时最大战舰装有21门大炮,全部鸣放便是最高礼仪,这是21响礼炮的来历。其次是19门炮,19响便是次一点的礼节。1875年,美国人从英国那里学来了这种方法,正式采用放礼炮的礼节,后来便风行世界,并一直延续到今天。一般欢迎礼炮的讲究是,国家元首或相当于元首的贵宾(如总统、国王、天皇、执政党主席等)鸣放21响,政府首脑或相当于政府首脑的贵宾鸣放19响。可能是源于此吧,有的委员们把21响礼炮作为最高礼遇了。
听到委员们的异议,毛泽东同志也未作解释,只叫大会筹委会的唐永健同志起草个说明。说明怎么写,他也没交代。接到任务后,唐永健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提出放28响礼炮,肯定有他的充足理由。他详细研究了各国庆典礼炮的放法。实际上,庆典礼炮并不像欢迎礼炮那么讲究,它都是各国自行规定的,很有些随意性。比如英国君主诞辰、加冕庆典鸣放62响;美国国庆时鸣放50响,表示美国有50个州。也可能受此启发,唐永健起草的说明是这样写的:开国庆典用54门大炮,放28响。54门大炮表示第一届政协有45个政治单位和9个方面的特约代表,共54个各方面人士;放28响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横空出世到1949年刚好28岁,28响就是28年党的奋斗史的礼赞。这个说明送上去后,毛泽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