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家乡的报告.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你听说过永嘉吗?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那里的乌牛早茶全国闻名,那里的纽扣拉 链更是远销海外。今天,让我带你了解一 下永嘉吧。 永嘉县隶属于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北岸。地理坐标为28°09′N,120°41′E。总面积2674.1平方千米。2007年末总人口91.33万人。县人民政府驻上塘镇县前路98号。邮编:325100。代码:330324。区号:0577。 汉高祖时属闽越,惠帝三年(公元前192)至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属东瓯国,国都在今永嘉县瓯北镇江北,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属会稽郡回浦县,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为章安县东瓯乡,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属会稽郡。三国吴太平二年(257)改属临海郡永宁县,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置永嘉郡,改属之。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废永嘉郡置处州,改永宁县为永嘉县,县沿郡名。隋炀帝大业元年(605)恢复永嘉郡。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废永嘉郡置东嘉州,隶括州总管府,析永嘉县之楠溪、西溪两乡置永宁县。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废东嘉州重隶于括州,永宁并入永嘉县。唐高宗上元元年(674)从括州析永嘉、安固两县置温州,治永嘉。唐武后载初元年(689)析永嘉置乐成县后,永嘉县辖境历五代、宋、元、明、清不变。民国37年(1948),温溪、石染、西岙3乡划给青田县。 1949年5月,永嘉县全境解放。以瓯江为界南置温州市,江北县境置双溪县,治岩头镇。9月21日,双溪县复称永嘉县,移治枫林镇,翌年6月迁治罗浮龙桥,12月21日迁治温州市区九山,1950年5月,将原属温州市属的梧埏、永强、三溪、藤桥4个区划归永嘉县。1958年该4个乡重归温州市,永嘉县治迁至上塘镇。1961年,青田县西岙、石染、上横3乡划归永嘉县。 1997年,永嘉县辖14个镇、28个乡,面积2698平方千米,人口87.43万人。   2000年,永嘉县辖14个镇、28个乡。总人口727390人,各乡镇人口: 上塘镇 79941 瓯北镇 125298 桥头镇 68569 桥下镇 34334 黄田镇 41627 乌牛镇 37719 七都镇 9685 沙头镇 16513 岩头镇 29095 枫林镇 21337 岩坦镇 6878 大若岩镇 16026 碧莲镇 11953 巽宅镇 12949 罗东乡 19315 西溪乡 20534 徐岙乡 7056 峙口乡 7813 陡门乡 6270 渠口乡 10490 花坦乡 13422 下寮乡 3378 五尺乡 5902 表山乡 2993 东皋乡 7294 鹅盛乡 8838 西源乡 4159 岭头乡 8432 溪口乡 6357 鲤溪乡 8311 张溪乡 7510 黄南乡 5607 昆阳乡 8805 茗岙乡 8154 山坑多 4200 大岙乡 4240 石染乡 4273 溪下乡 5214 西岙乡 5118 界坑乡 6154 潘坑乡 6763 应坑乡 3864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古时温州称永嘉,故永嘉文化泛指温州文化。永嘉文化中,有著名的永嘉学派。永嘉学派是南宋时期能够与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成鼎足之势的重要学术思想流派,创始人是郑伯熊、伯海、伯英兄弟、薛季轩等,他们分别是现在的温州鹿城和瑞安人,永嘉是当时的州治所在地,故称为“永嘉学派”。稍后的思想家陈傅良、叶适是瑞安人,继承和发展了永嘉之学,进一步扩大了“永嘉学派”的影响,在当时的学术思想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永嘉昆剧是我国古老剧种之一,是在南戏即永嘉杂剧的基础上吸取昆山腔优点而形成,流行于浙南闽北一带的地方戏曲剧种,是昆曲的一个流派。由于它产生在永嘉县,所以叫永嘉昆剧,简称“永昆”。 永嘉昆剧源于南戏,也是宋、元时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由宋杂剧、唱赚(宋代流行的一种演唱形式)、宋词,以及里巷歌谣等综合发展而成。它的表演质朴粗犷,行腔明快流畅,生活气息浓郁,至今仍保留有南戏声腔的遗韵,是戏曲史上罕见的宝贵遗产。《辞海》和《中国戏曲曲艺词典》对昆剧作如是解释:“一般认为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著名的昆曲大师俞振飞先生曾作这样评价:“南昆北昆,不如永昆。” 这就是我的家乡永嘉,欢迎你们来做客哈! * *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