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文素养与人生精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人文素养与人生精选

论《文学与人文》 学 院 人文艺术学院 专 业 行政助理 班 级 2014级文秘1班 学 号 1411060510 姓 名 陆晓萍 指 导 教 师 刘 志 永 2016年 3月1日至4月30日 中国古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弘扬   摘 要: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然而在当前环境下,大学的市场取向、功利取向日趋明显,人文精神日益萎缩。所以,确立现代大学理念,弘扬人文精神传统,已成为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古代文学所蕴涵的人文精神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实施人文精神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弘扬人文精神教育,使学生接受与继承我们本民族的价值规范体系和文化积淀,对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古代文学 人文精神 人格境界   一、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人文精神简单来说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强调一切从人出发、一切以人为归宿的精神,它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1}毋庸置疑,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教育的根本是理想人格的培养,没有人格培养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也是没有灵魂的教育”{2}。大学,不仅仅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机构,更应该是人文精神的培训中心,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摇篮,为人的全面、理性发展提供精神资源,开启心智,开阔境界,使人成为健全的个人。所以,确立现代大学理念,弘扬人文精神传统,已成为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近年来,大学的市场取向、功利取向日趋明显,人文精神日益萎缩。大学产业化论调一经提出,其诸多弊端已是毋庸置疑。这种教育倾向过分强调了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偏重于知识与技术的传授,而忽视了对人文教育的关注。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信仰危机、精神颓废、道德滑坡、行为失控、沉迷网吧等现象十分严重,他们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对社会的关心、对周围的关心、对英雄所应有的崇敬,缺少精神和信仰,缺少承受力和责任感,没有更大激情和乐趣等等。这一切不能不使我们感觉到教育的功利性已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明显处于失衡状态,人文精神的缺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在教学中贯彻人文精神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实施人文精神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古代文学的优秀作品不仅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更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富,也是我们今天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所必须继承和借鉴的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和促进人们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精神食粮。所以古代文学教学既是专业文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宣扬人文精神的教育过程。   二、古代文学中   蕴涵的人文精神资源以及现实意义   古代文学所蕴涵的人文精神资源是极为丰富的,从《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再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从老庄、孔孟、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到韩愈、苏轼、陆游、辛弃疾、李贽、顾炎武、曹雪芹等,这些卷帙浩繁、灿若星斗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这些卓然独立、品格高尚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带给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思想文化的深刻启蒙,积淀了我们民族深厚的人文精神资源。古代文学中贯穿的人文精神是以孔子的儒家学说为核心,以老庄思想为补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心系天下与苍生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我国古代文人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关心,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是一种积极参与、敢负责任的精神,也是居安思危、处兴思亡的辩证理性精神。孔子曰“忧心忡忡,然后君子”。忧患意识在古代文人士大夫身上非常广泛、非常鲜明、激烈。唐代杜甫一生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为己任,始终不忘忧国忧民。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在家常起早,忧国愿丰年。”在杜甫的思想深处始终背负着的沉重的忧患意识。北宋范仲淹“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