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场所认知出发的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总体设计-CCTN-筑境设计
2009.12 《华中建筑》
从场所认知出发的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总体设计
作者:王大鹏 应瑛
摘要
以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方案设计中的总体设计为例,介绍了在方案设计之初对场所本身蕴含的的相关
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策略的设计过程,旨在论证场所认知作为设计前提的重
要性和作为设计契机的可行性。
关键词/南博 场所认知 总体设计
引言:
“总体设计是一门探索基地独一无二的特征,从空间、时间角度确定设计对象和活动的特点、范
围,从而在基地上安排建筑、塑造建筑之间空间的艺术。”这是美国城市规划师凯文 ·林奇在著作《总
体设计》中的解释。著作从西方设计师的思维角度出发,详尽的介绍了总体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各步骤
和方法。中国社会在很长的发展历史中,营建活动的总体设计都是在风水传统的引导下进行的。风水
理论固然有迷信的成分,但是蕴含其中的观察气候环境、勘察地形地质、以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的思想方法,却为中国的城市和建筑规划设计作出了不可质疑的贡献。诚然东西方对解读自然环境的
目的存在偏差,西方人认知自然环境以改造它,中国人认知自然环境以适应它,但对于把认知基地环
境特征作为设计的前提这一点,中西方达成了共识。
而对于场所的认知,除了客观的基地环境特征外,还应包括更深层次的精神意味的独特性认知。
建筑以场所精神的形式产生意义,这种精神意味可能是特定环境和特定历史在人脑的认知结构中产生
的特定意向。认知场所精神的意味并创造性地延续他,也应该是设计的前提之一。
场所的独一无二性固然对新的建筑设计施加着限制,但特定场所在施加限制的同时也是在向设计
师昭示着创作的路径,提供着创作的契机。而这种契机,或许正可以成为创作灵感的源泉。今天中国
现代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似乎让许多设计师无暇对场所特征作过多认知,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场地产生
越来越多的雷同建筑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南京博物院用地的场所认知和应对策略分析
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的总体设计希望是在南博这一特殊地块和改造项目具体功能要求的共同制
约下,完成的一项建立在理性分析基础上的感性创作。设计从自然气候特征,场所建设历史沿革,地
形和绿化现状,场所气氛等方面对南博所在场所做出了分析和认知,并给予相应的解答方案,以期尊
重地块的场所精神,使新老建筑和环境在自然特征、空间气氛、集体记忆等各层面达到协调统一。
1. 自然气候特征分析
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处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夏热冬冷地区的中心,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常
年冬季以东北风为主,寒冷天气长,日照百分率低,空气湿冷;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多连续晴天,太
阳辐射强烈,城市东、西、南的三面环山削弱了东南沿海的季风,导致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冬、夏
季长,春、秋季略短;降雨丰富,初夏有明显梅雨天气。
针对场所夏热冬冷的气候特征,建筑的冬季保温和夏季隔热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设计中对外墙
外保温和外遮阳都作了充分的考虑。建筑组合形式尽量有利于自然通风和接受东南向的阳光,把相对
较高的体量置于场地最北面,大面积的广场空地布置在场地东南侧以引导自然风,并通过合理布置下
沉广场、绿化庭院、天井、窗井等措施使地下空间也尽可能达到自然通风和采光。场地内进行有组织
排水,并考虑雨水收集回用。
-1-
2. 追溯场所建设历史沿革
1) 1933 到1949 年国立中央博物院从筹建规划到历史馆的建成
南京博物院前身系蔡元培先生等人于1933 年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1935 年进行了对国
立中央博物院的方案征集,邀请当时最优秀的设计师参选。当时基地南北有7 米多差高,并且由于国
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园艺场的存在而使用地呈菜刀形 (图 1)。不规则的用地给设计师的规划带来了很
大限制。最后徐敬直在方案征选中获胜 (图2 )。徐的方案把基地南面临中山路的开口作为主入口,
以主入口为起点设置的轴线进深感强,引导作用明显,并与处于轴线终端的主体建筑一起形成了整体
空间的庄严感。建筑顺应地形布置,对地形做了较少的改造。在梁思成先生指导修改下完成的历史馆
主体建筑,即现存的老大殿,为一座仿辽式建筑,形象古典对称,气质端庄沉稳。老大殿是那个时代
的中国建筑师对中国风格的现代建筑进行探索的产物,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因抗日战争等原因,直到
1948 年初国立中央博物院的第一期工程 (即历史馆的建设)及附属工程才得以竣工。
图1 国立中央博物院建筑地址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