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具的磨损看麻山苗族对文化所属环境的适应——兼论当代民族博物馆文物征集与展示的实察及改进意见.pdf

从工具的磨损看麻山苗族对文化所属环境的适应——兼论当代民族博物馆文物征集与展示的实察及改进意见.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工具的磨损看麻山苗族对文化所属环境的适应——兼论当代民族博物馆文物征集与展示的实察及改进意见.pdf

JotlrDaloforiginalEcologicalNatiOilalCulture 从工具的磨损看麻 山苗族对文化所属环境的适应 — — 兼论 当代 民族博物馆文物征集与展示的实察及改进意见 朱 垄 (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摘 要:文化是人类赖 以生存的工具,而生产生活工具是文化在人与 自然的互动运行中最为直 观的中介实体,从工具的磨损情况,可以直观地看出文化对所属环境适应的结果。博物馆对于 文物的征集应充分考虑到文物的文化背景。文物不是孤本,单体的物件与周围的环境存在着千 丝万缕的联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 中,文化将人类生活对生态适应的信息刻入 了工具的磨损 中,如何将文物所货载的文化做动态的还原,理应是民族博物馆在进行文物征集与展示工作 中 的重要职责之一,但眼前不少博物馆 的相关工作,显得不尽如人意。立足于生态民族学的文化 对所属环境的适应观 ,改进文物征集和解说X-作就显得刻不容缓 了。 关键词:工具;磨损 ;文化适应 ;博物馆 传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5)03—0139—07 承 与 一 、 从工具的磨损反观文化的适应 剑没有开刃,在剑柄处却有磨痕,那说明墓地主人 保 提出这一研究命题,是 由于笔者在贵州省麻 只是把短剑作为随身佩戴物却不 曾使用;若短剑 护 山地区田野调查过程 中,发现工具的磨损与当地 完全没有磨痕且未无开刃,那说明短剑只是单纯 族群的民俗习惯 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变休戚相关, 的陪葬品,可能墓葬主人的日常生活根本就不需 从工具的磨损状况可以印证当地民族在时代潮流 要接触兵刃。还 比如说编钟,对于编钟的历时来 的影响下,如何改变旧时的生活状态,转变以前的 源,发声原理等方面前人已经做了非常完善的研 传统思想,从而对文化变迁做 出适应,还可 以推测 究,但是却鲜有文章提及编钟在演奏敲击过程中 当地的生态变迁 的概况,以及该民族对生态变迁 的磨损情况,编钟的使用方法没有文献正面记载, 做出的选择性适应。 只是现代的人根据编钟的形态以及一些文献中少 在查阅有关考古及历史方面的文献、论文时, 量的提及来进行的推断。编钟在反复敲击之后, 发现对工具磨损方面的研究十分之少,比如墓葬 肯定会留下磨痕,这些磨痕正好可以还原编钟在 里出土的短剑,只有基本样式,完残程度,所属文 古人手里是怎么使用的,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 化等方面的信息,对短剑本身的研究也止步于材 通过电子显微镜扫描去还原分析每一次敲击的力 料的分析。对短剑的使用情况一般不做探讨,这 度与角度 ,以及用什么工具来敲击,甚至敲击的方 是不够的。通过对短剑的磨损研究,有助于对墓 式,也能从中得 以证实。 葬本身的考证。从短剑的剑刃有没有开刃,有没 在贵州省紫云县宗地乡牛角村进行 田野调查 有砍过的缺 口,剑尖是否完好,剑柄处是否有刮擦 时,笔者就发现了很多通过工具磨损的分析可 以 的痕迹,都可以判断墓地的主人是什么性格的人。 印证和复原的文化对环境适应的例证。在当地苗 若短剑都是开过刃的有缺 口的,那

文档评论(0)

170****05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