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法规及安全-第三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交通法规与安全 第三章 车辆与驾驶人管理 第一节 汽车驾驶人的交通特性 第二节 安全教育 第三节 车辆与驾驶人管理概述 第四节 机动车驾驶证申请与管理 第五节 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与管理 第六节 香港及国外机动车驾驶人管理 第七节 国际驾驶证简介 第一节 汽车驾驶人的交通特性 一、驾驶人的交通特性 二、视觉特性 三、反应特性 四、性格倾向 五、疲劳驾驶 六、饮酒与驾驶 七、生物节律 第一节 汽车驾驶人的交通特性 一、驾驶人的交通特性 驾驶人的可靠性取决于三种因素:驾驶人的技术熟练程度,驾驶人的性格与感受交通情报的特性,以及驾驶人在交通环境中的应变能力。 二、视觉特性 (一)视力 眼睛辨别物体大小的能力。 静视力:人体静止时的视力 ≥4.9 动视力:汽车运动过程中驾驶人的视力,动视力随速度的增大而迅速降低。 同时,动视力还与驾驶人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动视力越差。人眼的视力与光线的强弱有直接关系。 第一节 汽车驾驶人的交通特性 二、视觉特性 (二)视力适应 人眼对外界光线的明暗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这种适应能力主要是靠瞳孔大小变化及视网膜上感光细胞对光线的敏感程度的变化实现的。 光线突然由明亮变暗时的适应过程称为“暗适应”,反之称为“亮适应”。 (三)眩目 当有强烈光线直接射入人眼时,所引起暂时的视觉障碍,这就是“眩目”。 在夜间会车时,对面来车的前照灯光线或强烈的路灯光线直射驾驶人的眼睛时,便会使驾驶人感到眩目,以致看不清前方情况,极容易引起事故。 第一节 汽车驾驶人的交通特性 二、视觉特性 (四)视野 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静视野:人们在静止状态下,头部不动,眼球不动。 动视野:头部不动但眼球可以转动。 静、动视野的大小,可以用角度来表示,通常人的两眼视野约为200°。静、动视野差别不大,人眼的视野可以用视野计进行检查。 如果驾驶人眼睛的视野过于窄小,就不能充分看到两侧的物体,不利于安全行车,有些国家在驾驶人体检中规定单眼视野必须在150°以上。 随着车速提高、眼睛的有效视野会越来越窄。 第一节 汽车驾驶人的交通特性 二、视觉特性 (五)色感 驾驶人对不同颜色的辨认和感觉是不一样的。红色剌激性强,黄色光亮度高,绿色光比较柔和。交通标志的色彩配置就是根据不同颜色对驾驶人产生不同生理、心理反应而确定的。 (六)立体视觉 立体视觉是人对三维空间各种物体远近、前后、高低、深浅和凸凹的一种感知能力。驾驶人在交通环境中,必须准确地判断车辆与车辆之间、车辆与交通设施之间的远近距离和确切方向、位置,判断车辆的速度,正确认识交通环境中的一切事物。 第一节 汽车驾驶人的交通特性 三、反应特性 一般用反应时间来评价驾驶人的反应特性,所谓反应时间就是从刺激到反应的时距。可用电子毫秒计测量反应时间。 单纯反应时间:对单一刺激信号作出单一反应动作所用时间。 选择反应时间:对不同刺激信号作出不同的反应动作所用的时间。 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 1.受刺激的感觉器官及刺激的部位:如信号在视线中的位置。 对听觉信号的反应时间一般为:0.12~0.182s。 对视觉信号的反应时间一般为:0.15~0.225s。 2.刺激的强度 3.刺激信号的空间特性 4.人的机体状态 第一节 汽车驾驶人的交通特性 四、性格倾向 性格是人的个性心理,是一个人最鲜明、最重要的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标志。 1.外向型驾驶人的特点 自信心强,感觉灵敏,临危反应及应变能力强,动作敏捷协调,但内在体验薄弱,易受情绪左右,好冲动,自控能力差,喜欢刺激和冒风险,胆大而心不细。其驾驶行为特征以快车型为代表。 2.内向性驾驶人的特点 勤思考,内在体验深刻而不易外露,善于自控情绪,自信心不强,办事条理性及计划性强,力求稳妥,反应缓慢,应变能力差,尤其是临危缺乏自信和果断,紧急避险失误率高。其驾驶行为特征以慢车型为代表。 第一节 汽车驾驶人的交通特性 五、疲劳驾驶 所谓疲劳,就是由于体力或脑力劳动的结果,主观上感到疲乏和客观上机体工作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 当工作持续一定时间后,必然会出现疲劳,经过休息疲劳又会消失,工作能力又可恢复。 汽车驾驶工作并不是繁重的体力劳动。驾驶人的疲劳主要是神经和感觉器官的疲劳,以及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引起的肩部、腿部的疲劳感。 影响驾驶人的疲劳因素有: ①驾驶人生活情况(睡眠、生活环境) ②行车情况 ③驾驶人本人情况(身体、体质) 第一节 汽车驾驶人的交通特性 六、饮酒与驾驶 1.饮酒对人体机能的影响: 酒类的主要成分是酒精,而酒精是一种中枢神经麻醉剂,所以,一旦酒进入人体后,将影响中枢神经正常的生理机能,使人在心理和生理上发生许多变化。 ①感觉机能下降; ②思考、判断能力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