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赏析2015.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作者: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解: 沧江:同苍江 桐庐江:浙江源出歙州,东流至建德而与兰溪会合,北流经桐庐,称甫可庐江,亦称桐江。 广陵:唐属淮南道,扬州。因汉代属广陵国,故习称广陵。即今江苏扬州市。 建德:唐睦州州治,地临桐庐江,旧治在今浙江建德县以东。 吾土:我的故乡。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 维扬:扬州的别称。《梁溪漫志》:“古今称扬州为维扬,盖取淮海惟扬州之语,今则易惟作维矣。” 海西头:也指扬卅,古扬州地域辽阔,直抵大海。因在大海之西,故称。隋炀帝《泛龙舟》:“借问龙舟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韵译: 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 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 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 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 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 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 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赏析一: 这是旅中寄友诗。全诗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之情。开头两句有造作雕琢感。“急夜流”三字,若直说夜急流更顺畅得多。然而三、四两句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却是随手拈来,清新诱人,江上夜色,如置眼前,足见诗人何等大手笔。 诗的前半写景,后半写情,以景生情,情随景致,景情揉合,景切情深,撩人情思。   孟浩然:公元689一约740,唐朝诗人,以作田园山水诗出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长期隐居故乡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张九龄镇荆州,引为幕僚。开元末,病疽背卒。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盂”。所作诗多写山水景物及隐居或羁旅生活,为李白、杜甫等人所称赞。有《盂浩然集》传世。后人“王孟”并称多认认为二人风格相近。其实,多读细品,王维和孟浩然的诗在意境创造和情感倾向上有相当大的差异。王维早年进士及第,大半生在官场,虽也有不遇之感,但心情毕竟较平静,故诗风雍容和谐,有富贵气息。而孟浩然40岁不第,终生布衣,必然有一种失落感,故其心情颓丧,诗的境界也就孤峭冷清,有很重的感伤情味。本诗便是著例。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为了排遣苦闷,出游吴越,本诗即写在途中。他内心的忧愁烦恼是不难理解的。诗题“宿桐陵江寄广陵旧游”,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广陵(即扬州)友人之作。点明了有“宿”和“寄”两个内容,弄不好容易前后分离,失去自然的过渡和联系。诗人是这样处理的:前四句侧重写“宿桐庐江”之景色,后四句侧重写“寄广陵旧游”。前四句用“日暮”、“山深”、“猿啼”、“江水”、“秋风”、“孤舟”这些带有凄迷孤寂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清峭孤冷的意境,衬托出诗人的绵绵愁思。后四句用“记”、“泪”、“寄”,向朋友倾述独客异乡的惆怅和孤独之感,又抒发怀念友人的拳拳之心,感情真挚。诗人感情如此凄恻,恐怕不仅仅是思乡和怀友,而是在特定背景下的特殊感受,更深层的原因则是科场失意及仕途前程的渺茫。但诗人在诗中只字未提及这一层,这正是孟诗“淡”的一种表现。   桐庐江为钱塘江流经桐江县一带的别称。“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山深、猿啼,夜里的江流。从静态中感受动态。“山暝”是山深,一片迷蒙,诗人侧耳细听,声声猿啼传来,在诗人耳朵听起来似乎声声都是愁。伴随着猿啼,诗人又听到了沧江急流在深夜中急流而去,“沧江急夜流”。诗人夜宿之处,听到的水流声,当然会给她一种不平常的感受,这种不平常的感受,和着猿的愁啼随着江流向更远更广的地方延伸。似乎也表面诗人的愁绪也象水流一般的长远。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更是无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八年前,我曾经在浙江的一个小山镇中度过一个多月,山镇是沿着一条溪流而建的。夜里,就可以听到溪流哗哗的急流声,我也曾经产生过同样的感受。(“《沁园春·桑州看雨》四月初春,翠绿东南,雾锁桑州。正草承玉露,花含珠错,滩芦垂穗,石漫清流。牛濯山溪,羊咩谷野,细雨黄昏独上楼。举目处,怅混朦峦霭,隐约山头。云烟变幻无休,问逝水匆匆何急流?忆闻鸡身手,丰韵无限;临风剑舞,玉树筹谋。纬地经天,飞扬只是,袖里乾坤志满酬!风吹起,乱青丝斑驳,镜蕴新愁!”)   如果说诗的一起首,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寂寥的环境和黯淡的情怀的话,颔联:“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心态稍稍趋向自然平缓了。仍然是在相同的时间里,风吹得木叶发出鸣声,江水很急,风很大,这里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理解是一致的。有月,应该说是比无月的夜有色彩,有月的夜对孤独的旅人是一种慰藉,但是,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就使旅人的孤寂无助的感情,深深触动了。如果将首联和颔联连起来思考,则可以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