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儒学_荀子历史哲学思想论纲.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荀子论“礼”之起源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荀子·礼论》)从以上的话中可以看出,荀子认为人生来都是有欲望的,如果人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争夺,争夺则会引起社会得混乱和贫困,因此,统治者就制定了“礼”。荀子接着又说“故礼者,养也”(《荀子·礼论》),这是他对“礼”给出的解释,意思即是:“礼”是用来调节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需要的。 从荀子对“礼”之起源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荀子所说的“礼”指的实际上就是一种统治者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制度。关于 “礼”,荀子继承了儒家先人孔子的思想,孔子说“食色,性也”,宣扬“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可见,孔子是承认人欲的。所以,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孔子又提出“克己复礼为任”的观点,“克己复礼”并不是要“存天理,灭人欲”,相反克己复礼追求的是“人欲”与“天理”、人与自然和社会规律的平衡协调与和谐统一。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知道关于“礼”和“欲”的认识,荀子和孔子是有一致性的。 至于“礼”的起源,不得不谈到“礼”中的等级制。等级制是荀子“礼”的核心内容。荀子明确地指出,“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礼”有贵贱的等级,有明确和严格的是非标准;提出“礼有三百,仪有三千”“分莫大于礼”,“礼”应该是完备而且细密的。这样的“礼”,也就是这样的等级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的秩序。荀子“礼”的等级制是源于他的“人欲”的思想的。 荀子的“隆礼重法” 荀子对儒家先人关于礼的观点,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采用批判的继承态度,不死守“仁”、“礼”,也不排斥法家。他以“礼”为基础对法家之法进行批判性地吸收,并在吸收中改造了孔孟之礼度。孔子肯定了人的欲望,所以要“克己复礼”,孔子所说的“礼”,其实行必须靠人的自觉性;“ 孔子的礼具有等级制度、道德规范和礼仪形式等多种内含,而孟子的礼则主要是指礼仪形式”;而荀子并不像孟子一样缩小“礼”的内容,认为“礼”是具有等级制度、道德规范和礼仪形式等多种内容,但是,他并不认为“礼”可以靠人们的自觉可以实现,荀子认为人们必须有“法”的约束。所以,荀子“引法入礼”,提出“隆礼重法”的德法并举的思想主张。 荀子礼的特点,是“礼”与“法”并重的,两者比较而言,“礼义生而起法度”,所以,他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刚纪也”(《荀子?劝学》),“隆礼重法而国有常”(《荀子?君道》),以及“治之经,礼与形”(《荀子?成相》),“非礼,是无法也”(《荀子?修身》)。可见,荀子认识了“法”在社会政治统治中是不可缺少,看到了肯定了“法”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在荀子看来,“礼”和“法”是相辅相成的,这一点和孔子的看法是不同的。“这些看法,与孔子说的‘道之以礼,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的后德后法(刑),重礼轻法是不同的。” 谈及荀子的“礼”,我们不得不说到他的“性恶论”。“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也”,“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荀子不赞同孟子的性善说,他认为,人性是恶的。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是从他的“性恶论”出发的。荀子认为“只有通过外在的‘礼义’约束和法律制裁,才能使人为善。古代的圣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性恶》),采取德法并举的手段,就是为了把国家治理好。荀子总结说:‘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成相》)” 荀子认为“礼”是国家的根本,提出:“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荀子?强国》),认为“礼”事关国家的命运,又说“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荀子?大略》),指出了为人、办事、治国都必须依靠“礼”。“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狱衡之轻重也,狱绳墨之于曲直也,狱规矩之于方圆也,既错之而人莫之能诬也”(《荀子?王霸》),认为是说国家没有礼仪就不能很好的治理,治国的礼法标准既已确定,那就任何人都不能进行欺骗了。“礼”是养民富民的根本,荀子提出用“礼义”道德节制人欲,从而达到养民富民的最终目的,他说 “故人莫贵乎生,莫乐乎安。所以养生安乐者,莫大乎礼义”(《荀子?强国》)。 “法者,治之端也”,荀子在强调以德治国时,并不像孔子和孟子那样注重道德的自律、强调“仁义”,荀子吸收了法家的思想,引礼入法,提出了“重法”“慎罚”的思想,认为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人或触罪矣,而直轻其刑,然则是杀人者不死,伤人者不刑也。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乱莫大焉。凡刑人之本,禁暴恶恶,目征其末也。杀人者不死,而伤人者不刑,是谓惠暴而宽贼也,非

文档评论(0)

jwjp0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