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探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探析 ? 时间:2009年9月23日 地点:图书馆六楼会议室 主持人:李龙泉博士 论题: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探析——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矛盾和调和 参加者:副院长王鲁男教授,研部各年级各方向学生,学院中青年教师 ? 翻译可译性和不可译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意义的确定性与否,而对于意义问题的探讨又深入到哲学问题的最核心:本原。德里达的一系列解构主义理论正是对本原问题的分析中得出的。因此,对可译性和不可译性问题的探讨成为理解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关键之关键。本次讨论围绕德里达的2篇重要论文:Des Tours de Babel和What is a “Relevant” Translation?和德里达的一个重要概念:il n’y pas de hors-texte对德里达的翻译思想进行了探讨。 ? 本次讨论的主要内容 1.引言 2.本原中心主义 3.德里达个人成长经历简介 4.巴别塔之旅:Babel的词源谈起 5.什么是“确切的”翻译?( What is a? “Relevant” Translation?) 6.文本之外无物 (Il n’y a pas de hors-texte ) 7. 结 语 8.问题及思考 ? 引言 ? 德里达的所有写作,不拘泥“主题”和有问题的文本,是不断围绕着附属于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问题展开的。根据德里达,所以的哲学都紧紧关注着翻译的概念:“哲学的概念是翻译或者说可译性的论题”。 ? ? 1.Des Tours de Babel:Babel的词源谈起 德里达于1980年发表的Des Tours de Babel,对翻译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解构。德里达首先从语言的起源和分散说起,以对Babel的词源探究开始。他用哲学词典的注释和《圣经》故事证明“Babel”不仅代表着语言的多样性,而且代表着建构或完整的不可能性,传说中未建成的巴别塔工程也成为了混乱、尤其是语言混乱的象征。德里达引用伏尔泰的话指出“Babel”的本义是指“上帝”、“人的圣父”和“上帝之城”,但由于出现了“变乱语言”的那个事件,这个词就有了“混乱”的含义,于是“混乱”就成了对“Babel”的翻译。这样,专名“Babel”在“巴别语言”的起源时就产生了意义和所指的混淆。在巴别塔这个命名行动中(或者说争夺命名权的斗争中),它以双重混淆的方式被混同于实际意味“混乱”的一个普通名词。然而专门是以命名对象的唯一性为前提的,它不表示任何意义,只能指称而不能描写它的所指,因此这混淆了指涉行为和意义概念。德里达认为“巴别”混乱代表着语言间的混乱和言语中的混乱,其混乱之处就在于那个词超越了当初产生它的语境,在语言表达上无法实现连贯而完整的叙述。(谢天振主编,巴别塔之旅,333-334) 于是,德里达说: (自巴别塔后)这个语言本身就带有混乱的标记,错误地意指错误的东西(it improperly means the improper),即Babel,混乱也。于是翻译就成了必需而不能完成的任务,它就像是由一场关于名字占用问题的争夺战引起似的。在两个绝对专有的名词之间,翻译任务为人所需,但却又无法完成。(《巴别塔之旅》,陈浪译) ? 德里达将雅科布逊对翻译的3种划分做了分析: 语内翻译:语内翻译,即在同一种语言里用符号解释符号。很明显,这个定义预设了人们从根本上是知道如何去严格界定语言的整体和身份的,也就是该语言界限的确定形式。 语际翻译:严格意义上的翻译,一般意义上的翻译。人们用不同的语言符号来解释某个语言的符号,其前提预设和语内翻译是一样的。 符际翻译:用非语言符号系统来解释语言符号。 ? 在定义其中两种非“严格意义上”的翻译时,雅科布逊都建议用定义性的对应词和另一个词语,定义第一种类型时,他采用了另外的词语进行翻译:语内翻译,或改写。定义第三种类型也是如此:符际翻译,或变通。一旦涉及翻译在“严格意义上”的概念,“翻译”一词是其他用法就会变成意指语言内部的翻译或者不充分的翻译,它们就像隐喻一样,总之,就像是严格意义上的翻译的变形和特殊状态。这样就会有严格意义上的翻译和比喻意义上的翻译的区别。但在进行翻译时,无论是语言内部还是语言之间,无论是从比喻意义的角度还是从严格意义的角度,人们所遵循的途径将立刻显示出雅科布逊似乎可靠的三分法将导致问题重重:就在说出“Babel”一词的那一刻,我们将无从确定这个名字是否真的属于一种语言,是否单纯地属于一种语言。……上帝用自己可译又不可译的名字一举传达了普遍公理,同时又恰好限制了这个公理的通用性:禁止语言清晰易懂,取缔一词一义的可能性。于是翻译变成了法则、职责和债务,而人们又无力偿还。 这就说明:翻译是必要的,但是绝对意义上的翻译是不可能的。但翻译不得不为,所以任何翻译的尝试都不可能是单纯的是严格意义

文档评论(0)

mtyi2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