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霜霉病发病原因及防治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豆霜霉病发病原因及防治要点

大豆霜霉病发病原因及防治要点   摘要:大豆霜霉病广泛分布世界各大豆产区。东北发生较普遍,大豆生育期气候凉爽的地区发病较重。但多数为害性不大,严重时引起早期落叶、叶片凋枯、种粒霉烂,减产达30%~50%。幼苗、成株叶片、荚及豆粒均可被害。带菌种子长出的幼苗,可系统发病 关键词:大豆 霜霉病 症状 防治 1. 危害症状 病苗子叶无症,第一对真叶从基部开始出现褪绿斑块,沿主脉及支脉蔓延,直至全叶褪绿。以后全株各叶片均出现症状。花期前后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层,最后病叶变黄转褐而枯死。叶片受再侵染时,形成褪绿小斑点,以后变成褐色小点,背面产生霉层。受害重的叶片干枯,早期脱落。豆荚被害,外部无明显症状,但荚内有很厚的黄色霉层,为病菌的卵孢子。被害籽粒色白而无光泽,表面附有一层黄白色粉末状卵孢子 2. 侵染环境 孢子囊萌芽形成芽管,从寄主气孔或细胞间侵入,并在细胞间蔓延,伸出吸器吸收寄主养分。孢子囊寿命短促如及时借风、雨和水滴传播,可引起再侵染。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种子上附着的卵孢子是最主要的初侵染源,病残体上的卵孢子侵染机会较少。卵孢子可随大豆萌芽而萌发,形成孢子囊和游动孢子,侵入寄主胚轴,进入生长点,蔓延全株成为系统侵染的病苗。病苗又成为再次侵染的菌源 3. 发病症状 3.1幼苗发病 播种带病的种子,能直接引起幼苗发病。病苗子叶不显症状。感病幼苗第一片真叶展开后,无论单叶还是复叶,均从叶柄基部巾肋沿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扩大后时片全部变黄,病叶背面密生灰色霉层。气候潮湿,病斑扩展迅速,霉层厚,病?~由外缘向内干枯,叶片脱落,重病苗生长停滞,植株矮化,可早期死亡。气候干旱或轻病苗,病势扩展缓慢,幼苗顶部叶片症状不明显,病叶色淡、质地薄、叶背霉层也不显著;天气过于干旱,只显黄绿色斑块,不见霉层 3.2叶片发病 全株的叶片均可发病。花期前后雨多或湿度大,病斑背面生有灰色霉层(菌的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叶转黄变褐而干枯。叶片被再侵染的,出现褪绿小斑点,后变为褐色小点,背面也生霉层。成株期叶片表面生有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黄绿色,边缘不清晰,后变褐包,叶被生灰白色至淡紫色霉层。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汇合成大的斑块,使病叶干枯、脱落 3.3发病与温湿度的关系 一般象大豆霜霉病这样的季节性病害是否大面积发生与气候因素影响关系很大。我们于室内培养带病种子测试温度对病原菌的影响,以10℃为初始温度每隔5℃为一个档进行,经过3次重复试验得出:15~20%为卯孢子增殖的最适温度,菌丝最适侵染温度为20~25℃,10℃以下或30℃以上新的孢子囊不能形成。在大豆霜霉病较普遍发生时期,湿度在诱发该病进一步发生和蔓延上也起了重要作用,我区7月至8月多雨高湿,平均温度在20~24℃上下波动,且昼夜温差大,叶面有结露现象,这就有利于病原菌大量形成 3.4病原菌来源及侵染过程 从田间取来为做试验保留的上一年发病植株的残留秸秆、从仓库取来为做试验保留的从上一年发病植株采收的受害豆粒,经培养、镜检发现病菌在病残体、带病豆粒中可萌发,证明病原菌可在病株残留物和种子上越冬。从菌源数量上看种子带菌是病原菌主要来源之一,种子上附着的卯孢子随种子萌发侵入寄主体内,是最主要的初侵染源,病残体上的卯孢子经过烧荒、翻松等农业耕作措施大大减少了与寄主的接触机会,因此侵染机会相应减少。其次大豆霜霉病最先发病的病叶产生出大量孢子囊,这些孢子囊随风、雨传播再侵入寄主,成为再次侵染的菌源。对大豆霜霉病病源及侵染过程的较细致的分析,为适时、有效防治大豆霜霉病做好理论上的准备 3.5其他因素的影响 大豆霜霉病的发生流行还与菌源、品种抗性及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有关。带菌率高的种子长出的苗为成株期发病提供大量菌源,引起严重发病。品种间抗病性也有较大差异,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有利于病害的流行。大豆田连作,田间越冬菌源量大,霜霉病就重 4.防治方法 在拌种(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的基础上大豆应用72%杜邦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9%安克锰锌(烯酰吗啉和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大豆霜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72%杜邦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为88.64%-89.47%,69%安克锰锌(烯酰吗啉和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为85.71%-87.29%,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为83.73%-84.02% (作者单位:151500黑龙江省兰西县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