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与地下工程事故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坑与地下工程事故分析

基坑与地下工程事故分析 (二)基坑工程事故 103项失事基坑分析(上海占1/3) 勘察失误 3项 设计失误 35项 水处理失误 22项 施工方法 5项 管理问题 8项 其他 36项 案例1:广州京广广场 (1) 工程基本情况:长300m,宽34m,深15m。护坡桩直径:D=1.2m。 悬臂式护坡桩。 事故情况:先发生0.5—1.0m水平位移,凌晨一时,临时工棚倾入坑内,3人死亡,17人受伤。 原因:悬臂太长,应加锚或支撑。 事故分析 310×45.5m,深15m, 实空相间的人工挖孔悬臂桩;(空心:1.0m-14m,实心:1.4m-20-25m) 1995.6.3,40m范围桩顶位移1m, 填土-粉质粘土-风化粉砂岩; 最大弯矩5595kN-m,开挖面M=3800kN-m2500,计算位移89.5cm 设计计算错误,空心桩破裂-实心桩弯矩过大。 长边与短边 案例2:珠海祖国广场 基坑深16.2m,地下连续墙,厚80cm.逆作法钢支撑 1998年5月,墙内移,钢支撑变形过大而崩出;5月6号下午4:30,倒塌,两栋楼倒塌进基坑,5人受伤. 原因:超挖及地下水的处理。 土钉墙事故 基坑变形 相邻建筑物 沉桩 降水 开挖 北京万亨大厦 工程简介 22层框剪结构商业办公楼;5.3万m2 6层框架附属用房 地下车库, 基础埋深17.72m 原因分析 1·土钉墙的使用范围:17.72m; 高层建筑与地铁; 2.上层滞水的调查与处理; 3.施工次序失误。 局部的三维性 (Local 3-dimensionality) 工桩与被挡土的交互作用 地点:Nicoll 大道。日期:2004年4月20日 Nicholl 大道开挖的倒塌区地理位置 三维分析研究倒塌的机理和过程 新加坡国立大学 开挖前网格(U3) 开挖后带有支撑的网格10-1(U3) 有限元分析 对除了第十层外所有的开挖进行了总应力静态分析。 对第十层以及随后的倒塌进行了总应力动态分析 有限单元范围测量到大概—100m (沟渠) 从东到西,—130m 从南到北. 连续墙 1 连续墙 2 连续墙 3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 在东端产生较大的沉降,此处也有较大的墙变形。 在开挖时表面土有相当大的拱起。 变形墙 SL9 (SF1, 动态) 支撑柱弯曲变形的特征 逐渐累积的; 从第 9层东部的支撑柱开始 (i.e. 轴端). 向上和向侧面蔓延; 侧面蔓延开始向东,然后向西; 最后状态: 第9层的S324和第8层的S323刚刚弯曲。第1层的一些支撑柱也弯曲了。 结果启示: 土和墙的不均匀位移; 最大的侧向土和墙位移发生在东半部开挖倒塌前。最大位移的位置大约在海洋粘土最深的地方,靠近开挖的东端。三维土体剖面变化对最大位移有很大的影响。 南墙的最大位移大于北墙,和地面位移倾斜计的测量结果一致。 结果启示:(续) 墙接点: 沿着北墙,墙接点主要是压力变形,变形相对较小。 沿着南墙,连接器主要是拉力变形,每个连接器的变形很大,从1.5mm到2.5mm。在倒塌时南墙接点脱落。在倒塌的后来,北墙接点也有所脱落,但仅限于当墙很严重的向开挖区凸出时。 结论:在倒塌前,南墙弯曲变形大大超过北墙。 结果启示:(续) 墙接点: 土拱不是一个重新分配支撑杆内力的有效方法,因为这需要大的地面位移发生。在这种情形下,在力的重新分配前一些支撑杆可能已经失稳了。 结论概要 支撑杆的承载力在倒塌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一旦支撑杆到达了其最终设计承载力,倒塌有可能发生。 墙接点的抗拉性能弱,缺少横撑系统来重分配支撑杆力,并抵抗南墙的侧向拉力,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墙的倒塌。 南墙的挠度剖面图显示一小片局部区域曾经喷浆,但这不能独立加固。在任何情况下,参数研究显示喷浆的作用在倒塌初始阶段并没有支撑杆和墙接点的作用大。 所有的发现由计算机分析得到,并与现场测试相匹配。因此,没有得到独立确证,不能认为是惯常发现。 某基坑的平面布置图 录像 录像 录像 二、事故原因调查 事故发生过程 2003年3月,中煤上海分公司开始安装冻结设备; 4月27日-5月11日,陆续供冷; 6月24日旁通道开始施工; 6月28日8:30,一台制冷机故障,下午4:00修复,发现土体温度3?C,停止冻土开掘; 6月30日,土体温度7.4 ?C,水压与第七层承压水压力相同,用干冰制冷; 7月1日0时,在冻土中凿出0.2m孔洞,准备安装混凝土输送管,有水流出;越流越大; 6时,大量水砂涌入旁通道,发出异响,人员撤出 周边建筑物下沉、地面裂缝、沉降,事故蔓延。 事故原因 (1)《冻结法施工方案调整》缺陷: 降低对冻土平均温度要求:-10 ?C变为-8 ?C 制冷量不足:未考虑夏季施工损失; 冻结管数量减少(24减为2

文档评论(0)

junzilan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