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量子纠缠精选
看似荒谬的超距感应 史上最不合常理的量子力学预测 史上最怪、最不合理、最疯狂、最荒谬的量子力学预测便是“量子纠缠”。量子纠缠是一种理论性的预测,它是从量子力学的方程式中得来的。 量子纠缠指的是两个或多个量子系统之间具有在非古典的强关联,例如,两个量子位元可构成纠缠态(│00>+│11>),其特性是它不能被分解为两个单独量子位元态的乘积: │00>+│11>=(│0>+│1>)X(│0>+│1>) 因此,纠缠态内量子位元间具有很强的相干性或关联性,其中一个量子位元状态被改变或测量时,也决定了纠缠态内所有其它位元状态的相应变化。 纠缠不清的粒子 如果两个粒子的距离够近,它们可以变成纠缠状态而使某些性质连接。出乎意料的是,量子力学表明,即便你将这两个粒子分开,让它们以反方向运动,它们依旧无法摆脱纠缠态 神奇的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当你对其中一个粒子测量时,也会影响到另一个粒子的状态,即使二者之间没有作用力、滑轮或电话线之类的东西相连,也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彼此沟通 如果你对其中一个粒子进行观测, 那么你不止是影响了它,你的观测 也同时影响了它所纠缠的伙伴,而 且这与两个粒子间的距离无关。两 个粒子的这种怪异的远距离连接, 爱因斯坦称之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电子的自旋 假设有两个互相纠缠的电子对,当其中一个顺时针转时,另一个就逆时针转,反之亦然。不过奇怪之处是它们并没有真正连接在一起。 对量子理论坚信不疑的波尔和他的同事们相信, 量子纠缠可以预测相隔甚远的电子对的状态, 即便它们一个在地球,一个在月球,如果你在 某个时刻观测到其中一个电子在顺时针旋转, 那么另一个在同一时刻必定是在逆时针旋转 电子的自旋总是游移不定的,直到你观测它的那一刻才能决定。当你观测它时,就会发现它不是顺时针转就是逆时针转。 爱因斯坦的解释 “上帝不掷骰子”,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也是他一直质疑量子力学之根基——“不确定性原理”的原因所在,爱因斯坦厌恶这种“不确定性”。他认为肯定还有更好的解释,甚至是更完美、更完备的理论来解释这一切。 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刨除“不确定性原理”的量子纠缠现象该这么解释:如同两个黑箱子里面各放一只手套一样,在不打开其中的一个箱子前,不确定里面是哪一只,一旦打开一个箱子,在看到这只手套的同时,可立即确定另外一个箱子里的手套是哪只。即使这两个箱子在银河系的两端。 虽然爱因斯坦的解释更易被大众接受,也更易理解,但很遗憾,他是错的 实验证明,处于纠缠态的两个粒子在被测量前,其状态确实是不确定性的,这种不确定性与“黑箱手套”的解释有着根本的区别。 黑箱手套 与常识格格不入的现象 据“不确定性原理”,在观测处于纠缠态的一个粒子之前,你根本无法预测这粒子是什么状态,是粒子,是波,即是粒子又是波?亦或什么都不是。只有在观测的一霎那,它“变成”了你可以测量的粒子。这个解释当然让人难以信服,按照这个解释,当你不去看月亮时,月亮也会“发散”开来,变成一团非粒子亦非波的东西。甚至当你闭眼时,整个世界都会不存在? 我国明代的思想家王阳明有句名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这句话长期被当成唯心主义言论而被批判,现在看来,这简直就是量子力学解释的翻版。 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不同 其实量子力学的解释是基于普朗克尺度或亚原子尺度(极微观尺度)的,生活中的现象完全可以利用经典力学来解释。比如按照量子力学的原理,如果一个人不停地去撞墙,那么他确实有一定的几率“穿墙而过”,但这几率太小太小,他试到宇宙毁灭的那一刻可能都不会发生。 “违背”了相对论的事实 量子纠缠的作用速度比光速还快。最近完成的一项实验显示,量子纠缠的作用速度至少比光速快10,000倍。这还只是速度下限。根据量子理论,测量的效应具有瞬时性质。 量子的超距作用是确实有的,也是存在的。但是目前并不能用它实现任何超光速通信。也就是量子超距作用下的量子对无法携带任何信息。 量子纠缠的应用——量子通信 依据建立在“不确定性原理”基础上的“量子纠缠”,科学家们提出了“量子通信”的设想,按照不确定性的原理,这种传输信息的方式从根本上杜绝了被破译的可能,即使信息被截取,其“不确定性”使得破译者根本无从下手。 1993年,美国科学家C.H.Bennett提出了量子通信(Quantum Teleportation)的概念。量子通信是由量子态携带信息的通信方式,它利用光子等基本粒子的量子纠缠原理实现保密通信过程。 量子通信概念的提出,使爱因斯坦的“幽灵(Spooky)” ——量子纠缠效益开始真正发挥其真正的威力。 量子通信 在贝内特提出量子通信概念以后,6位来自不同国家的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