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语文基础.(共12分)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第四届“朱自清散文奖”获奖者王鼎钧相关介绍
人物简介:王鼎钧,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山东省临沂市人,51岁时移居美国,一直在纽约居住。他的创作生涯长达大半个世纪,作品风格多样、题①(材 才)广泛。他以散文产量最丰、成就最大,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崛起的脊梁”。20世纪70年代他的“人生三书”在台湾总发行量达60万册。
授 奖 辞:年过九铁的王鼎钧先生,仍旧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他的作品蕴含着大气魄、大气象,以阅历观史,凭信仰悟道,自心境观想万物,从思辨描②(摹 模)人生。在散文创作中,他尝试多变的风格,融汇中西文化,生发出独树一帜的韵味与思想。他的《书滋味》,已超越简单的书评杂感,以书起兴,尽收万物,意境沉实厚重,堪称大家。
获奖感言:当年我学写散文,立在我们面前的两位大师,就是朱自清先生和徐志摩先生。在我们文学青年心目中,散文有朱徐,犹如诗家有李杜,大家各有因缘,择一而从,我是在朱先生这一边排队的。朱先生曾拈出“勤勤恳恳”四个字,对我立身立业也有很大的影响。没想到六十年后,我能得到以朱自清先生之名创设的散文奖,大师文脉绵长,后学受惠无穷。海外③(缥 漂)泊的人得到父母之邦的肯定,非常安慰、荣幸,感谢主办单位和各位担任评审的方家。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崛起的脊梁(jí)蕴含(wēn)独树一帜(chì)
B.崛起的脊梁(jǐ)蕴含(yùn)独树一帜(zhì)
C.崛起的脊梁(jí)蕴含(wēn)独树一帜(zhì)
D.崛起的脊梁(jǐ)蕴含(yùn)独树一帜(chì)
(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③处填入汉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材 ②模 ③漂
B.①才 ②模 ③缥
C.①材 ②摹 ③漂
D.①才 ②摹 ③缥
(3)根据文意,文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九秩:九次考验 大家:长辈受惠:受到照顾
B.九秩:九次考验 大家:大作家 受惠:得到好处
C.九秩:九十岁 大家:长辈受惠:受到照顾
D.九秩:九十岁 大家:大作家 受惠:得到好处
(4)“获奖感言”中的画线词语“李杜”指的是
A.李白杜甫 B.李商隐杜牧 C.李白杜牧 D.李商隐杜甫。
2.(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被称为“乐府双璧”之一的《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通过描写在百草园中捉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在三味书屋后面的小花园折腊梅、寻蝉蜕、喂蚂蚁,以及在书屋描绣像等趣事,反映了作者贪玩、厌学的心理.
C.《最后一课》是短篇小说,通过小弗郎士的视角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普法战争)产生的悲剧性后果通过日常生活的一角揭示出来,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D.《口技》节选自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文中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让人感受到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3.(2分)下列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因为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
B.中秋节是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此节日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C.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故又称“端阳节”.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吃粽子等节日活动.
D.“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后来演变为纪念祖先的节日.此节日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外,还有踏青、插柳等活动.
二.语文积累(共5分)
4.(5分)默写
很多诗词歌赋,都有“诗中有画,画中有声”的特点,“声音”可以使诗词的意境更加丰富。如:“独坐幽篁里, ”(《竹里馆》)中的琴声,衬托出了月夜竹林的幽静;“黄梅时节家家雨, ”(《约客》)中的蛙声,烘托出了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中的笛声,触动了诗人的羁旅情怀;“苍苍竹林寺, ”(《送灵澈上人》)中的钟声,触动了诗人的归意;“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中的打更声,渲染了边塞军营生活的艰苦。种种声音,平添了诗词的画面感,增加了诗词的艺术感染力。
三.语言运用(共4分)
5.(4分)根据下面示例的“大回文诗”,将备选材料中的四句诗还原成一首“大回文诗”。
示例:采莲人在绿杨津,在绿杨津一阕新;一阕新歌声漱玉,歌声漱玉采莲人。
材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