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中医外科学概论考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根盘收束者多为阳证,平塌者多为阴证。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一般多用于有粟粒状脓头、如钉丁之状的疔的基底根部的描述。根脚收束多为阳证,根脚软陷为成脓,根脚 散漫或塌陷者,提示可能发生走黄。
护场:“护”有保护之意,“场”为斗争场所。所谓护场,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
肉芽:指溃疡坏死组织脱落,腐去脓净后,疮面新生的娕肉。是判断溃疡愈合过程的重要指标。
痰毒:是指感受风热湿毒,气血被毒邪壅塞于皮肉之间,继而炼液成痰,痰毒互阻,结块而肿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丘疹:为高出皮面的实性丘形小粒,直径一般小于1cm,多为风热、血热所致。
风团:为皮肤上局限性水肿隆起,常突然发生,迅速消退,消退生多不留痕迹,发作时伴有剧痒。
结节:为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实质性损害,质较硬,深在皮下或高出皮面,多由气血凝滞所致。
鳞屑:为表皮角质层的脱落,大小、厚薄、形态不一,可呈糠秕状蛎壳状或大片状。
10、痂:皮损处的渗液、滋水、渗血或脓液与脱落组织及药等混合干燥后即形成痂。
二、简答题,每题8分。
1、中医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
1)外感六淫
2)情志内伤
3)饮食不节
4)外来伤害
5)劳伤虚损
6)感受特殊之毒
7)痰浊瘀血
2、乳癖的临床表现
1)乳房疼痛以胀痛为主,或为刺痛或牵拉痛。
2)乳房肿块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大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也可见于其他象限。
3)乳房肿块可于经前期增大变硬,经后稍见缩小变软。
3、热疮与蛇串疮的鉴别诊断
1) 热疮其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交界处的成群水疱,自觉灼热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多在1周后痊愈,但易于复发。
蛇串疮:皮损沿外周神经走向呈带状分布,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明显,愈生可获终身免疫,多不再复发。
4、白疕的辨证分型、治则与方药
1) 血热内蕴证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消斑
方药:犀牛地黄汤加减
血虚风燥证
治法:养血滋阴,润肤息风。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气血瘀滞证
治法:活血化瘀,解毒通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湿毒蕴阻证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通络。
方药:萆薢渗湿汤加减。
火毒炽盛证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5、油风的辨证分型、治则与方药
1) 血热风燥证
治法:凉血息风,养阴护发。
方药:四物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
气滞血瘀证
治法:通窍活血。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气血两虚证
治法:益气补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
肝肾不足证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七宝美髯丹加减。
三、问答题,每题15分
1、阴证阳证的辨别要点
阳证 阴证 发病缓急 急性发作 慢性发作 皮肤颜色 红赤 苍白或紫黯或皮色不变凉或不热 皮肤温度 焮热 凉或不热 肿胀形势 高肿突起 平塌下陷 肿胀范围 根盘收束 根盘散漫 肿块硬度 软硬适度 坚硬如石或柔软如棉 疼痛感觉 疼痛剧烈、拒按 疼痛和缓、隐痛、不痛或酸麻 病位深浅 皮肤、肌肉 血脉、筋骨 脓液质量 脓质稠厚 脓质稀薄 溃疡形色 肉芽红活润泽 肉芽苍白或紫黯 病程长短 病程比较短 病程比较长 全身症状 初期常伴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渐消 初期无明显症状,或伴虚寒症状,酿脓时有虚热症状,溃后虚象更甚 舌苔脉象 舌红苔黄脉有余 舌淡苔少脉不足 预后顺逆 易消易溃易敛,多顺 难消难溃难敛,多逆 皮肤科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1) 根据病情阶段正确选择剂型 皮肤炎症在急性阶段,若仅有红斑、丘疹、水疱而无糜烂、渗液者,应选洗剂、粉剂;若有大量渗液或明显红肿,则用溶液作开放性冷湿敷。皮肤炎症在亚急性阶段,渗液与糜烂很少,红肿减轻,有鳞屑和结痂,则用油剂为宜。皮肤炎症在慢性阶段,有浸润肥厚、苔藓样变者,应选软膏及酊剂。
2) 根据疾病性质合理选择药物 如有感染时先用清热解毒、抗感染制剂控制感染,然后再针对原来皮损选用药物。
3) 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 先用性质比较温和的药物。
4) 用药浓度宜先低后浓 先用低浓度制剂,根据病情需要再提高浓度。
5) 随时注意用药反应 一旦出现皮肤过敏、刺激或中毒反应,应立即停用,并给予相应处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