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诈骗罪之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论澄清与司法认定——以亳州兴邦案为视角.pdfVIP

集资诈骗罪之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论澄清与司法认定——以亳州兴邦案为视角.pdf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集资诈骗罪之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论澄清与司法认定——以亳州兴邦案为视角论文

内容摘要 在集资诈骗罪的审理过程中,对集资诈骗罪之主观方面的认定一直是争议最大的部 分,尤其在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上往往难以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最终导致控 辩双方自说自话,被告不服、法官难判、被害人不满、政商学界多方争议的尴尬境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窘境?本文从有关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三分法律文件入手,纵 向比较《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工作座谈会纪要》、《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试 图从现行法律本身找到导致现实困境的原因。从三份法律文件的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到 司法认定扩大化、从严化的倾向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非法占有目的认定标准不 断降低,列举的认定情形不断增多;非法占有目的形成时间不断后延。同时,一方面在 从严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政策背景下,司法机关必须有所作为,一方面非法集资类犯 罪的罪名体系不完整,设置粗放,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逼迫司法机关扩张性的运用集资 诈骗罪来实现社会管理的目的。 三份法律文件的变迁给传统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带来了诸多问题。一方面,非法占 有理论、目的犯理论、主客观相一致原则等传统刑法理论受到冲击;另一方面,司法实 践中个罪的区分认定、个案的定罪量刑也显得十分不稳定、不清晰。 在兴邦案中,控辩双方针对吴尚醴是否存在非法占有目的展开了激烈争论,其结果 不仅事关罪名的认定,也极大地影响着量刑。兴邦案一二审的判决结果证明了此类案件 的从严认定倾向,将社会利益放在人权保障与个人利益的对立面,强调前者而忽视后者。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对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应当符合“非法占有”本身 的含义,区分典型集资诈骗行为与非典型集资诈骗行为,面对集资诈骗手段不断翻新的 现状,慎重地确定认定范围,并对法律列举事项进行限缩解释,对非典型集资诈骗行为 选择从宽处理的方式。司法实践中不能轻易突破传统理论的框架,要严守罪刑法定原则。 在认定方式上,司法推定不可或缺,但是不能对照法条规定简单化推定,要严格把握推 定的运用,明确司法推定的前提、步骤,重视反证的作用,依据证据链条排除合理怀疑, 1 达到准确定罪的目标;同时,确立非法占有目的形成时间的基本区分点,以此解决罪数 问题和涉案金额的确定问题;最后,完善罪名体系,避免在从严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 背景下被迫扩张集资诈骗罪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入罪扩大化;兴邦案 2 Abstract During the hearing of fraudulent fund-raising cases, the biggest dispute always come from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its subject intent. It’s particularly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proof criterion of reasonable suspicion, which may bring uncompromising from both the prosecution and the defense, the object of the defendant, the unsettlement of the judgement, the resentment of the victim, multi-party disputes from political, business, academic circles, an awkward condition. How come this kind of awkwardness. This paper set out from the vertical comparison of three related legal documents dealing with the purpose of fraudulent fund-raisin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anqia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22413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