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刘备道德问题的深层思考 (2).docVIP

《三国演义》中刘备道德问题的深层思考 (2).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国演义》中刘备道德问题的深层思考 政治斗争中道德的艰难守护 ——刘备道德问题的深层思考 重读《三国演义》,感到刘备的道德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三国人物中,曹操是个最不道德的典型,他是知道德而不道德;孙权亦无多少道德可言,做事情很少有“利”与“义”的权衡;而刘备不同。刘备谈不上有多大的才能,他创立蜀汉基业,是以“人和”为本,靠的是道德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当然,“皇权”这顶帽子帮了他的忙,但是当初刘姓皇亲不止他一个,比如刘表,就比他还名正言顺。 而人们在小说中欣赏刘备的道德美、感受他仁厚谦恭、守义重情的同时,又发现刘备伪,觉得他有时虚情假意,甚至背信弃义。小说中对刘备的许多描写,的确使刘备的形象被打了一个大折扣。这是读者的误解,还是作者的有意安排,抑或是罗贯中在塑造刘备这个形象时,没有把握好分寸。《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道德楷模,还是双重人格,或者根本就是个伪君子?本文试图尽可能抛开前人之见,包括金圣叹的品评,从历史和政治的视角,反思刘备的道德问题,进而阐明刘备道德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在今天所具有的认识价值。 一 首先,我们就人们对刘备道德发生怀疑的一些问题,作一番剖析和评判。 (一)关于刘备摔孩子 刘备摔孩子,成了一个妇孺皆知的颇具滑稽色彩的故事,对刘备形象影响最大,甚至跳出了文人圈子,进入民间歇后语。小说中是这样描述的: (赵云将阿斗)双手递于玄德。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后人有诗曰: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抱亲儿掷马前。 在这里,作者只不过认为刘备摔孩子有抚慰赵云的用意,并没有点明刘备有其他动机,那么我们依据什么非要从中认定刘备摔孩子的真正用意是“刁买人心”呢?文学欣赏本身是模糊形象思维,完全可以容纳多元阐释,因此,即便是家喻户晓的观点也未必勿庸置疑。现在,让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思考一下,刘备摔孩子有没有可能是真心实意,所表现出来的会不会是真情实感? 首先,我们对这一行为的考察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当爹爹的摔亲儿子,极不近人情,如果不是另有它求,断不会这样做,这是我们今天很容易得出的结论。不过,倘若我们考察一下近两千年前的道德观,则会发现,那时襁褓中一小儿在人们心目中的份量远没有今天这么重。自人猿相揖别以来,就存在父爱,但父爱的强度和表现形式古今却有很大差别。“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就是当时体力劳动为主体时代的伦理标准。因此,我们不能以今天普遍“慈化”了的父爱为尺度来衡量刘备摔孩子的行为。 第二,对刘备这一行为的评判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特定场合。对于三国时代的情形,曹操的诗里写得很清楚,由于连年战争,军阀们疯狂地杀戮,中原人口从汉朝的五千万人,锐减到数百万人,千千万万的家庭断子绝孙,大片大 片的村庄成了“万户萧蔬唱鬼歌”的白地废墟,无数百姓永远消失在后来的户籍上,人命不如草芥,一捆青草还能喂喂军马,一个儿童的性命又值几何?只要我们不把和平年代与战乱时期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混为一谈,对当时刘备所为就不难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更为重要的是,这时的刘备集团正经历着一场浩劫。在长坂坡,刘备目睹背乡离井一路跟随着自己的几十万百姓横尸遍野,眼看忠肝义胆的文武将士血流成河,绝望和悲愤使他痛不欲生。这时得知为保住阿斗,糜夫人投井自尽,赵云险些丧生,刘备的悲愤之情达到了极点,无辜的阿斗自然而然地成了精神处于崩溃边缘的父亲宣泄情绪的对象。刘备的这种做法或许并不妥当,但当时被挫折感所左右的刘备是无暇顾及的。 第三,摔孩子的行为符合刘备重统一大业,轻个人家庭的价值取向。刘备是极重感情的,但他的感情重心却不是妻子儿女,而是他的文臣武将。这是因为,他以统一国家、匡扶汉室为已任,而妻儿对其统一大业的完成无关紧要,有时甚至是拖累,而能为自己出谋划策、冲锋陷阵的文臣武将却直接关系到统一大业的成败。从客观上讲,过于沉重的使命迫使刘备全身心地投入了政治角逐和军事较量而无暇顾及家小。这些原因的存在,使他与身边的文武将士建立了鱼水相依的感情联系,妻儿在刘备感情上却受到了排挤。可以说,蜀汉政权领导核心中的每位成员 ,在刘备的感情天平上的份量都在阿斗之上。特别是赵云这等智勇双全而又忠肝义胆的奇才良将更是不可多得。没有了赵云,对刘备巩固政权成就统一大业可以说是一个难以估量的损失。丢掉了政权,别说一个阿斗,就是刘备生有七郎八虎九姐妹,也全是人家俎案上的鱼肉,这一点刘备是再清楚不过了,此时此刻,刘备的感情倾向于谁,是赵云还是阿斗不是清清楚楚的吗? 再说,当时的阿斗对刘备来说,远没有现在的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有价值。在长坂坡,一切都已丧失殆尽,要沮丧至极的刘备当时就有准备一个太子的心思,实在是不现实的。当然,对于忠勇之将赵云来说,自然要舍命救阿斗,以免蜀汉政权绝后

文档评论(0)

tdmk8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