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概念阐述】 1.社会习俗及其变化 含义:社会习俗亦称“社会风俗习惯”人们自发形成,并为社会大多数人经常重复的行为方式。是潜移默化的,是特定社会的产物,与社会制度变革有密切关系。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通讯社、广播、视和。 (1)各国交流频繁,世界呈现一体化时代的“尚同”倾向;崇尚机器生产的时代;战争争雄的时代。 (2)生产和工作不便:近代社会“尤尚机器”,辫子的存在容易误缠机器,从而阻碍了机器的使用;兵家作战不便:辫子的存在能进行近代方式的战争;生活不便:辫子的存在既不卫生又会耗时梳刮;形象也不雅:为外国人所嘲笑。 (3)没有实现。中华民国成立以后。 (4)风俗反映了民众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它的巨变勾勒出民族文化心理和社会意识的发展历程。社会的变化归根结底表现为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方式的变化又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所以,对辫子的态度敏感地反映了在革命风潮中社会风尚的剧烈变化。 2.晚清官员对近代交通(铁路)的排斥 以下材料介绍的是1865—1869年中英、中美条约交涉前后,清政府官员沈葆桢对于外人铺设铁路的态度: 秦筑长城,当时以为殃,后世赖之。铜线铁路,如其有成,亦中国将来之利也。且为工甚巨,目前亦颇便于穷民。然欲朝廷明定条约,许其开工,则大不可。何者?商贾之生计,有力者尚可改图,民间之田庐,贪利者犹可易地;至坏其祖父之坟墓,虽至愚极不肖者,亦必痛心疾首,聚族而争。众愤所加,何所不至。彼虽曰自能派人看守防御,设其人为百姓所戕,彼能晏然不问乎?设我百姓为其人所戕,我能晏然不问乎?万事皆可从权,民心必不可失。应谕以中外一体,彼此宜各顺民情。且泰西智巧绝伦,果能别创一法,于民间田庐坟墓,毫无侵损,绘图贴说,咸使闻知,百姓退无后言,朝廷便当曲许,否则断难准行。 ——[清]沈葆桢:《条说议铜线铁路》(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资料显示: (1)沈葆桢虽然认可铁路有利于中国未来,但是反对在政策上允许铺设铁路。(2)他反对的理由是:铺设铁路会“占人田业”、“毁人庐墓”、破坏风水,同时又会扰民,引起大规模的民众反抗运动,影响到自身的统治。(3)在洋务运动兴办之际,沈葆桢等人对推动近代化发展的铁路持排斥态度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问题设计: (1)沈葆桢在外国人铺设铁路问题上持什么态度?他的理由有哪些? (2)从近代化发展进程的视角简要评价沈葆桢对修建铁路的态度。 (3)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在什么时候才开始发展起来的? 问题解析: (1)在外人铺设铁路的问题上持反对的态度,他们的理由有:铺设铁路会“占人田业”、“毁人庐墓”、破坏风水,同时又会扰民,引起大规模的民众反抗运动,影响到自身的统治。(2)近代化是机器生产的时代,在19世纪初期人类陆上交通就进入了蒸汽动力时代,铁路运输极大地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中国官员的态度是不正确的,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3)19世纪末20世纪初。 3.交通工具的更新 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但九十年来所积累的今日的成绩,若和世界各先进国比较,这只能算中国交通事业之现代化的开始,距现代式的规模之形成,尚相去甚远。 ——白寿彝(1937年) 资料显示: (1)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交通设施有了较大进步。(2)但与世界先进国家比较仍存在很大差距。(3)交通事业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题设计: (1)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交通工具的革新。 (2)根据交通工具革新的史实,说明交通近代化的演进趋势。 问题解析: (1)20世纪初,自行车在我国的一些城市出现;也在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由机械牵引的电车和汽车,先是天津创办有轨电车系统,后来上海有了公共汽车;19世纪末,中国有了铁路运输。 (2)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牵引到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4.大众报业的发展 当今时事,文则质而不俚,事则简而能详,上而学士大夫下及农工商贾皆能通晓者,则莫如新闻纸之善矣。新闻纸之制创自西人,传于中土,向见香港唐字新闻体例甚善。……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辞,不述荒唐之语。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申报》(1872年) 资料显示: (1)大众报业发源于西方,然后传入中国。(2)新闻报刊的大众化表现在“上而学士大夫下及农工商贾皆能通晓”。(3)新闻报刊是“大有益于天下也

文档评论(0)

xjdo7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