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养气”说今探_0.doc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勰“养气”说今探_0

刘勰“养气”说今探 【 内容 提要】 ]“气”在我国古代文论中,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各家之“气”,含义很不一致。刘勰《养气》所言之“气”,不是道德精神修养,不是养生之道,也不是作者的气质、个性和作品风格,而是保证“文思常利”,以作者才学识力诸多方面的修养为基础的、在写作构思过程中由体力和精力、心境和情绪、欲望和激情、勇气和信心等多种因素所形成的一种精神状态。 【关键词】 写作构思 虚静 养气 灵感    一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了“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的论断,认为作者的精神活动,亦即为文之用思,受着“志气”的统辖和控制;此后,又专作《养气》之篇,“所以补《神思》之未备,而求文思常利之术”〔1〕,可见两者关系密切, 故研讨《神思》篇必及于《养气》;探究《养气》亦必兼至《神思》。 刘勰所谓的“养气”,究竟具有怎样的具体内涵呢? “气”在我国古代文论中,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各家在言及“气”时,含义很不一致。孟子有“知言养气”之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2〕这是一种主观的道德和精神修养。 周振甫先生扼要地把它概括为一句话:孟子“所说的养气就是培养一种正义感”〔3〕。王充的《论衡》中曾有《养性》之作,虽已失传,但从其有关著述中可得到旁证,他讲的主要是一种延年益寿的养生之道。如《自纪》中所说:“养气自守,适时则酒,闭目塞聪,爱精自保,适辅服药,引导庶冀,性命可延,斯须不老。”曹丕的《典论·论文》,首开以“气”论文之先,响亮地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主张,认为“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此说主要是指作者先天的气质和个性,以及其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刘勰《养气》篇所言之“气”,虽与上述诸说不无联系,但其具体内涵和旨归却是不同的。刘勰讲的不是道德精神修养,不是养生之道,也不是作者的气质、个性和作品风格,而是为了保证“文思常利”,所必须具有的体力和精力,心境和情绪。《神思》篇说:“养心秉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养气》篇则补充说:“纷哉万象,劳矣千想。玄神宜宝,素气资养”,不要因“钻砺过分”,“销铄精胆”,造成“神疲而气衰”的状况,这显然是指精神力气而言的。《神思》篇提出“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养气》篇则又进一步阐发说:“吐纳文艺,务在节宣,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烦而即舍,勿使壅滞,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这显然说的是作者临文时的心境和情绪了。 那么,是不是培养起了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良好的心境和情绪,即可获得“文思常利之术”呢?不是的,体力和精力,心境和情绪,在写作构思过程中,固然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它们只是构成“统其关键”的“志气”中的部分内容。《养气》篇所言之“气”,与《神思》篇中的所谓的“志气”,是既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而又不能等同归一的。大致而言,“志气”中包括着《养气》篇所言之气,却并不仅仅是体力和精力,心境和情绪。 在《文心雕龙》全书中,“气”字的含义也很宽泛,在不同的章节、范围内有不同的用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指作者的气质、才气,如“才有庸俊,气有刚柔”。(《体性》) 二指作品的气势、格调,如“精理为文,秀气成采”。(《征圣》) 三指气象、气貌,如“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物色》) 《神思》篇中所谓的“志气”,与上引诸义不同。当代龙学家们对它做了多种解释: 一曰“所谓志气,是指作家的世界观而言。”〔4〕 二曰“志气可解释作情志与气质,在这里泛指思想感情。 ”〔5〕 三曰“志气”指“意志力量”,说:“精神居住在胸中,能聚能散,其关键在于意志力量的统辖。”〔6〕 四曰“志气”是一种“精神状态”,说:“作家运用想象,能否周游天地,贯穿古今,全在于作家主观精神在构思时的由 政治 地位、 社会 关系、生活处境所造成的强弱低昂的状态。”〔7〕 世界观对于文学创作,特别是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起着决定性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掌握文思开塞的“关键”。创作实践表明,世界观先进者,未必都“天机骏利”;世界观落后乃至反动者也未必都“六情底滞”。 作者的气质、情志、思想感情,也 影响 、制约着创作,主要表现为倾向的表达和风格基调的形成,但它却也控制不了文思开塞的“关键”。心 理学 著作中,一般把人们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试想,哪一种气质的作者,文思易开或文思易塞呢?这显然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写作作为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当然需要意志力量发挥作用,但只有坚强意志而不具备其他写作条件的人,也不会常常“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反之,一个意志脆弱的人,在写作实践中,也并不见得没有一点“忽撞天机”、“文思泉涌”的情况。 比较而言,把“志气”释为一种精神状态,似乎更为符合刘勰所论之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