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下学期古代文学期末考试总结.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三下学期古代文学期末考试总结

古代文学总结初唐时期:宫廷诗:1、上官体:n《旧唐书》称“(仪)攻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 “上官体”是指对形式精美、对仗工整、语言华美而内容和思想贫乏的诗体。2、六对八对:上官仪提出的。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诗的对偶进行了整理与归纳,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对律诗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3、文章四友:指杜审言、李峤、崔融、苏味道,简称“崔李苏杜”,是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4、杜审言: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使五言诗的创作首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其诗律精严,笔力雄健。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作品选P294、“沈宋”及其贡献:是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沈、宋的贡献主要在声律方面,尤其是五言律诗,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之定型。5、王绩及其贡献:代表作《野望》,此诗是最早的成熟的五言律诗之一。诗歌成就:内容上以描写隐居生活和饮酒为主,没有沾染宫体诗的脂粉气,艺术风格带有疏野淡朴、自然清新的特征。在野诗人:初唐四杰:(一)初唐四杰n: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共性特点:唐诗开创期中负起了时代使命的四位作家,他们都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十分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四杰的主要成就: 1.表现题材与领域扩展到社会、人生及自我价值的探索。2.艺术形式上,促进五律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同时,冲击和改造了传统的歌行体与宫体诗。宫体诗在卢、骆手里是由宫廷走向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闻一多《唐诗杂论》3.唐诗风骨、声律兼备的艺术风貌,是从四杰开始的。(四)骆宾王《在狱咏蝉》在狱咏蝉并序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呼!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树风之微乔,韵资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之墨,取代幽忧云耳。作品选:P20 背 熟悉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尽,风多响易沉。”(患难人语)主题思想:这首五言律诗咏物抒怀,通过咏蝉,抒写了诗人无罪被诬,身陷囹圄的忧郁、愤懑、哀怨之情。诗中深蕴着诗人在坎坷人生中体会到的生命的沉重感,艰难感,孤独感,以及洁身守志的情怀。也表达了昭雪沉冤的愿望。《唐宋诗举要》云:“以蝉自喻,语意沉至。”首联对仗,以蝉鸣起兴,逗起客思。颔联抒情,在激愤之中感叹年华在狱中消磨,以至老迈,有一种悲怆哀怨之情。 颈联以蝉自喻,托物寓意,寄慨遥深。 尾联紧承上联,发抒悲愤心情。艺术特点:运用比兴手法,由物及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语言简洁凝炼,对仗工整。二、陈子昂(一)诗歌理论 主要体现在《与东方左使虬修竹篇序》 文学史P191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篇,当有知音,以传示之。陈子昂复古以革新的诗歌主张:(4班) “兴”,兴发,“寄”,寄托。“兴寄”就是以比兴的手法寄托诗人的情思(主要是政治怀抱),就是既有感而作,又有所寄托。“风骨”就是要求诗歌的思想内容充实雅正,感情激烈昂扬。倡导复古革新的理论。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反对藻饰的齐梁诗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二)在文学实践中有哪些代表作?《感遇诗》38首 始扫艳丽之旧习,而趋于雅正劲练”(郑振铎)《蓟秋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组诗、《登幽州台》三、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被称为吴中四士。“俱以文辞俊秀,名扬于上京”,“人间往往传其文”。(《旧唐书·文苑传》)哪些特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审美阅读:(艺术特色、结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