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知识清单:(重点要理解好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表达方式:掌握描写、抒情2种
(一)抒情方式:
a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即事抒怀,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尤见出豪爽与飘逸这风。如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狂放得意这情溢于言表。再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b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等。
1.借景抒情特别注意两个方面: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欲扬先抑)
2.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如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脉脉无语之中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3. 托物言志: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特点是,隐晦的表情达意,含蓄蕴藉;似在咏物,实为表志;物耶人耶,融为一体;一般兼用了“象征”手法。如陆游《卜算子·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王安石《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着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两首,分别用“梅花”“杏花”象征着不随俗,出类拔萃、性格坚强的人,是诗人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写照。杜荀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开头两句描写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始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二)描写手法: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虚实结合、形声色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白描、渲染、正侧结合、细节、远近结合等。
1.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动静相对,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再如他的“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静山因“转”而动,流水因“日”而静,一经诗人之眼,一切饱蕴诗意。又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2.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好处是,①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②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③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④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如唐朝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三四句“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