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中国古文献外流概述_0.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民初中国古文献外流概述_0

清末民初中国古文献外流概述 【 内容 提要】本文就清末民初 中国 古 文献 外流的内外因的展示,揭示了我国古代悠久的文明被外掠夺的事实。希望通过此文能唤醒人们的认识,能为国宝回归再次做出炎黄子孙应有的贡献。 【摘 要 题】史料与典籍 【关 键 词】清末民初/古文献/外流 【正 文】     (一)外流的背景 中国古文献是中国及全世界的文化财富,它是传播中国文化,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人类文明的传播中发挥过巨大作用。就其文献本身来说,它的载体多样,内容丰富, 历史 悠久,具有很高的文物和 艺术 欣赏价值,受到全人类的瞩目。中国古文献很早就流传到了国外,外流的途径不外是政府赠送、官方购求、学者交流、相互间的贸易、宗教的传播等。各国有识之士皆以能得到中国古文献为荣,这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事情。但是,也有通过其他非常手段,甚至巧取豪夺,更甚至有借助侵略的野蛮行径来获得中国古文献的。清末以来,中国 政治 腐败,内忧外患迭起,使中国古文献遭到空前浩劫。除了军事侵略者的疯狂掠夺外,还有随之而来文化侵略者的趁虚而入,中国的古文献经历了不堪回首的往事。 自1842年清朝被迫同英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开创外国在华设立领事馆之先河起,中国古文献的厄运降临。1851年俄通过不平等的《伊塔通商章程》,攫取在伊犁、塔尔巴哈台设匡苏勒(领事)的特权。1860年又以《中俄北京条约》获取在喀什噶尔设立领事馆。清朝在甲午战争中遭重创之后,英又趁机向清廷提请同意向喀什派驻游历官,办理中英交涉、商务以及游历事宜。1908年英又请求清廷应允将驻喀什游历官改为领事馆。1909年英将驻喀领事馆升格为总领事馆。我国西北地区成了英、俄等西方列强侵略渗透的前沿和角逐的场所。 另外1899年10月在罗马举行的第12届国际东方学家大会上,根据俄人拉德洛夫的提议,成立“中亚和远东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 研究 国际协会”,而后在1902年的汉堡第13届国际东方学家大会上批准了该协会的章程草案,1903年又成立了该协会的核心组织“俄国委员会”,并得到沙俄政府的资助。这是帝国主义列强加紧进行“中亚探查”的政治、历史背景,也是导致我国古文献流失的重要原因。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东西方列强出于 经济 、政治、军事及学术研究等多种需要,纷纷派遣打着各色旗号、兼有多种身份的探险队、考察团进入我国西北等地勘察、测量、摄影、绘图,掠夺者的罪恶之手先伸向了我政府统治比较薄弱、信息比较闭塞的曾立过国、建过都、或是曾为商业中心,有过生活历史又基本废弃的城镇,如吐鲁番、黑水城,莫高窟等处,这些遗址、古墓、佛塔等地出土了大批有千年历史之久的文书和文物被他们捆载而去。后又伸向中原地区,进行文化掠夺,他们以雄厚的资本与政府及个人藏书家相抗衡,并济之以武力,攫取我古文献。 由于中国从上到下整个 社会 文物主权意识匮乏。外国对发掘物归属当时已有明确的规定,而我国却没有。外国考察家、探险家利用此纰漏,骗得清廷官员的一路绿灯,竟允许行动、发掘、考察的自由,还为他们提供帮助,以保证运输、供应、劳工等。加上探险考察者的不懈努力,致使我国文献及文物外流。他们虽发现并使世人认识了中国古代的文化瑰宝,以致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然不可否认,他们不仅破坏了中国的文物古迹,致使大量我珍贵文物被盗劫,而且造成了我国学术文化史上不可弥补的损失。我国的吐鲁番文献、明清档案、敦煌宝藏、西夏文献、甲骨文等就于此时被这些所谓的探险者掠夺而去的。 特别是日本从“甲午海战”后,在半个多世纪的侵华战争中,对我文化典籍的掠夺,始终与其武力侵略相伴随。从九鬼隆一亲手制订《战时清国宝搜集 方法 》分发给陆海军高级将领这一举措,就可看出日本从战争之始,便看重利用战争掠夺我文化遗产,九鬼隆一是天皇近侍,他所制定的政策无疑就是日本最高统治集团的意图。指明“搜集活动”应在陆海军大臣或军团长的统一指挥下进行,收集品先运往兵站,再运回日本。其“要旨”九: 一、本邦文化之根底,与支那朝鲜有密切之关系,于明了我国固有之性质,有必要与之对照。故搜集大陆邦之遗存品,乃属学术上最大之要务。 二、本邦实可称为东亚之宝库。支那朝鲜历代之古物,亡于本国而存于我者实伙。今若史允实之,则至于东洋之宝物,其粹钟集于本邦,以夸示国力,为东洋学术之据点、以雄进国产。此减所谓发扬国光,平时自当利用一切之机会,不可不计其实现也。 三、战时搜集之便,在于得到平时不能到手之名品。 四、战时搜集之便,在于较之平时,可以极低廉之价格得到名品。 五、战时搜集之便,在于较之平时,可以解决搬运沉重物品之方法。 六、战时搜集主要,在于防止名品之灭亡。战争致宝物破坏湮灭,各国皆然,然无过于古来支那者。且名品之保存,亦为世界所必要。故战时搜集于此点最为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