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畔沉思:“大批判”与“写文学史”
湖畔沉思:“大批判”与“写文学史”
■那时的气氛,年青学生成了插“红旗”的代表。被拔“白旗”的老师们,只能沉默接受批判。他们的心境,他们精神上,学术良知上,被伤害的痛苦,是我们这些充当“工具”而不知的学子们所无法体味的。
■后来日子里,我们1955级的多数人, 更多的是享用那时候收获的“荣誉”和“果实”,而忘记了我们所肯定或享用的“战斗里成长”荣耀,是以对多少老一代学者,对自己尊敬的老师,对整个学术 研究 尊严的伤害为代价的。
1989年,王超冰(左一)、孙玉石(左二)和吴福辉(右一)看望巴金先生。
漫步未名湖畔,面对静穆屹立的水塔,缄默无言的碧波,回想过往岁月留下的种种生命迹痕时,伴着眷念与美丽的追忆一起,常会勾起给内心带来自我叩问的“沉思”。
令我毛骨悚然的“反右派”斗争风暴刚刚过去。不少昔日系里熟悉的年青老师,自己班级一些好友和同学,于一夜之间,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反党发 社会 主义”的右派分子,“敌我矛盾,内部处理”,遭批斗,戴“帽子”,或“下放劳动”,或“随班改造”,或“发配边陲”,或“销声匿迹”。我们这些刚刚沐浴了1956年“向 科学 进军”旭风的天真幼稚的学生,一下子由兴奋的峰巅,跌入冰冷的谷底。以后的路怎样走?心里焦灼而彷徨。自己虽然继续作追求入党的梦,仍被当作班上的“积极分子”,但因出身不好,又被视为“个人奋斗”、“名利思想”严重,精神上总是处在被别人蹂躏和自己蹂躏自己的交相压抑的“改造”之中,时刻小心翼翼地过日子,不敢再有什么高远憧憬和更大的企望了。
1958年春夏之交,随着“大跃进”热潮的兴起,学校里贯彻八大二次会议精神,开展向党“交心”和“拔白旗,插红旗”的运动。一股“学术大批判”的“热风”也随之刮来。一天早上,我主动把自己涉及“名利思想”和“个人奋斗” 内容 的日记摘录,抄成一份大字报,贴在32斋4层楼梯走道的墙上,以表明与“旧我”决裂和向党“交心”的心境。“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权威”旋风中,一向为自己尊敬的老师游国恩、林庚、王瑶等先生,一下子成了被批判的对象。《文学评论》、《北京大学学报》上,发表了1955级和1956级学生撰写的文章,批林庚的“盛唐气象” 理论 ,批王瑶《新文学史稿》的“剪刀加浆糊”;大字报里批判游国恩的“楚辞女性中心说”,揭王力如何“摆谱”,外出开会回来,还在车站给系里打电话,要小汽车去接他,等等。我不会写学术文章,也不甘“落伍”,写了一篇杂文式的文字,题为《“寒士”万岁》,批判林庚先生《诗人李白》中论述的“寒士精神”如何“美化”封建阶级知识分子云云,登在系里编的一份名为《革新》的油印刊物上。那时的气氛,年青学生成了插“红旗”的代表。被拔“白旗”的老师们,只能沉默接受批判。他们的心境,他们精神上,学术良知上,被伤害的痛苦,是我们这些充当“工具”而不知的学子们所无法体味的。
快到放暑假时候,1955级文学专业的同学,出于“插红旗”的驱动,开始动手集体编写《 中国 文学史》。我被分在隋唐五代组。我的 研究 能力,自己心知肚明。1957年初,要作学年论文了。各位老师出了一堆题目,贴在我们住的32斋四层正对楼梯的白墙上。我喜欢唐诗,不知深浅,选了论《秋兴八首》,指导老师,是冯钟芸先生。虽然经过认真点拨,也囫囵吞枣翻阅了《杜诗镜铨》,还把作品抄下来,贴在自己床头,背诵得滚瓜烂熟,但就是不知道从何处下笔。这时候我似乎开始隐隐感到,很长时间里,沉溺于外国文学名著阅读和新诗的浏览与涂鸦,疏于 理论 训练,我的研究能力,是怎样的低能和薄弱。由此我暗下决心改变这种现状。这种“不可为外人道也”的私心,也许成了我接受编写任务,毫无犹豫加入“插红旗”举动的一个内因。
一个月里,轰轰烈烈,日夜苦战。在地学楼103阶梯教室,争论王维是否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反现实主义诗人。32斋四层长长走廊,研讨《琵琶记》是否是鼓吹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中国文学史》写作中,绞尽脑汁怎样贯彻以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斗争为主线、以民间文学为主流的原则。红皮《文学史》出版后,听取 社会 上批评意见,又“连续作战”,进行四卷本黄皮《文学史》的写作。两部文学史出版,先后收到接赠书后陈毅、康生复信时那种激动欣喜的心情等等。从1958年暑假,至1960年7月毕业,几百个紧张纷争的白天,通宵不眠的夜晚,煎熬其中,至今尚记忆犹新。很长时间里我们沉醉于这段往事中。
为那场“风暴”,那些“成果”,我们55级获得了不少荣誉。报刊上连篇累牍发表彰显成绩和经验的文章。当时和后来成了出席作家代表大会的集体代表。我自己也出席学校表彰大会,接受陆平校长的接见。出席市委大楼举行的表彰座谈,得与市委领导扬述的见面,交谈。直至今天,黄皮文学史这一“成果”,还被正面写入一些 历史 叙述,或嵌入记忆文字,加以肯定或赞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