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与包容:雅园诗派的新格律诗观.docVIP

多元与包容:雅园诗派的新格律诗观.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元与包容:雅园诗派的新格律诗观

多元与包容:雅园诗派的新格律诗观      (三)格律准格律相结合的诗观   这一观点是我们提出的。准格律诗,虽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新格律诗,但亦应属于格律诗范畴。格式的多样化原本应该是新格律诗的固有特点。我们认为:体式问题与节奏、韵律问题关系密切。节奏、韵律的千变万化,必然造成体式的丰富多彩,也造成了新格律诗创作无限可操作性的可能。然而概括言之,无非是自律体与共律体、齐言体与长短句体、完全格律体与准格律体几对矛盾的统一。自律体与共律体是指创作与形成体式的过程而言;齐言体与长短句体指新格律诗呈现的基本形态而言;完全格律体与准格律体则指对格律诗体的宽严要求而言。 论文联盟www.LWLM.com编辑。   举例来说,完全格律体诗如闻一多的《死水》,朱湘的《采莲曲》,林庚、黄淮、浪波的九言诗,晓帆的汉俳,孙大雨、屠岸的十四行诗等;准格律体诗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郭沫若的《天上的市街》,何其芳的《听歌》,郭小川的《青纱帐——甘蔗林》等;介乎这两者之间的有胡乔木的简明格律体诗,李忠利的泛格律体六行新绝句等。在这些格律诗中,有整齐体、长短句体;有自律,也有共律。如果我们把准格律体诗排除在新格律诗之外,那就有可能抹煞整个格律诗坛取得的多方面的成就。   1985年出版了邹绛编《中国现代格律诗选》,周仲器、钱仓水编《中国新格律诗选》,选诗的标准都接近格律体准格律体的结合,现在我们还是坚持当年的认识。在诗律规范的基础上适当放宽标准是有利于创作的发展的。当年邹绛先生就说过:   现代格律诗……也可以叫格律新诗、新格律诗或白话格律诗。……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又是千变万化,不拘一格的;既可以严格一些,每行顿数和字数都整齐,也可以宽松一些,每顿顿数整齐而字数不一定整齐……这些都完全取决于题材和构思的需要或诗人爱好和素养。因此,我们可以说,现代格律诗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发挥,诗人们在这里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三      上述3种格律诗观的不同,来源于对节奏不同的认识。而节奏问题是新诗格律中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本文中无法展开论述。不过,追其源流,泛格律诗观主要来自徐志摩,后来是何其芳。徐志摩说:“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和流动”,“新近已经流行的缪见,就是误认字句的整齐(那是外形的)是音节(那是内在的)的担保”。他同时赞赏《春光》和《死水》。《死水》分顿很有规律,《春光》却不完全限顿,也一样和谐。何其芳则主张限顿不限字。严格律诗观肯定来自闻一多,闻一多除了 音乐 美,还强调新诗应有 建筑 的美(节的匀称与句的均齐)。他的“脚镣”说,分明主张作诗要有严格的规矩。他在《诗的格律》中谈到自己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作品《死水》便是格律严谨的,既限音尺数、音尺种又限字的。   关于准格律体、完全格律体相结合的诗观的源头是饶孟侃的《新诗的音节》。饶孟侃说:   ……节奏又可以分开两方面来讲:一方面是由全诗的音节当中流露出一种自然的节奏,一方面是作者依着格调用相当的拍子(Beats)组合成一种混成的节奏。第一种节奏是作家自己在创作的时候无意中从情绪里得到一种暗示,因此全诗的节奏也和情绪刚刚弄得吻合而产生的,这种节奏纯粹是自己理会出来的,所以简直没有规律可言;而第二种则又是纯粹磨练出来的,只要你肯一步步地去尝试,也是可以做得到的。在根本上这两种节奏就没有优劣的分别,因为第一种的方法有时候也靠不很住,第二种有时候也会弄得驴唇不对马嘴(指情调与音节不调和):固然最妙是用第一种方法去做第二种工作。   饶孟侃区分了两种节奏形态:自然的情绪的节奏与混成的形式化节奏。他最大的贡献在于明确提出“最妙是用第一种方法去做第二种工作”的理想方案。当然,他说的自然的节奏也是一种格律化的节奏,与徐志摩所说的“内在的音节”基本相同。如果说《死水》是完全形式化格律化的节奏,,那么我们说的破格的准格律诗多半是情绪化的自然的节奏。例如顾城的《远和近》: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不管对诗的内容如何理解,有的说写爱情,有的说写人际关系,但采用的是自然的格律化的节奏是无疑的。   饶孟侃之后,胡乔木的“简明格律体”说,我们也把它看作格律体准格律体相结合的诗观。胡乔木要求格律非常简明,主要是:每行四拍,一拍二至三字,不限字,有规律地押韵。这样创作出来的便有两种类型:典型的完全格律体,如《仙鹤》;准格律体,如《中国女排之歌》。不限字的规定显示在限制中有一定的自由,这样创作出来的新格律诗便容易达到内节奏与外节奏的和谐一致。   由此看来,从陆志韦“节奏千万不可少,押韵也不是可怕的罪恶”到新月诗派3位重要人物关于格律、节奏的3种不同主张,中经何其芳、卞之琳的顿诗理论与两种调式的思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