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理学家序跋中美学思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宋代理学家序跋中美学思想

论宋代理学家序跋中美学思想   摘 要:宋代理学兴盛,理学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其所创作的序跋不同于文章家所撰序跋。本文从宋代理学家的序跋中分析这一群体独特的美学思想和文艺观 关键词:序跋;理学家;美学思想 作者简介:董洁(1992.10-),女,云南昆明人,山东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美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01 理学是儒家发展到宋代产生的新的思想形态,宋代理学是以“理”或“道”为思想核心的儒家思想学说。理学家以儒家经典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进行融合改造,建立起一种新的思想体系,实现了儒道佛三教合流。它把儒家的伦理纲常上升到了世界观的高度,建立起哲学本体论,把以传注经书为主的传统儒学,改造为以精巧的哲学思辨阐发心性义理为基本内容的性理之学 一、理学家群体序跋中审美静观与主体心态的涵养 宋代理学家强调人格美,重视道德的涵养,倡导主静或主敬的涵养方法。从理学家的序跋中可以看出一些倾向,如朱熹崇尚平实自然、明白晓畅的文风,周敦颐提出主静和去欲,程颐主张自静与涵养,通过涵养达到内在的中和状态,情感发出后自然而然合乎中和的规律 理学家所提倡的主静和涵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平淡自摄”与“以物观物” “平淡自摄”是美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和“自然”很相似,二者都不仅是一种风格和人生境界,还是一种创作方法。作为创作方法,“平淡自摄”强调随感而发,自然而成;作为人生理想,“平淡自摄”是一种超越名利荣辱等现实价值规范的人格境界;而作为艺术风格,“平淡自摄”是诗文创作的一种最高层次的审美境界。“平淡自摄”一直是宋代文学家的审美追求。北宋张耒在《贺方回乐府序》中云:“文章之于人,有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孙而丽者,皆天理之自然而情性之道也。”[1]在此,张耒提倡文章应不事雕孙而自然道出。南宋何梦桂在《题方山翁牧歌樵唱诗序》中云:“余每爱牧歌樵唱之出于人心自然之韵。蹄阳出没,烟雨阴晴,时听?G乃之发于柳边竹外者,声若出金石,是岂世间宫商之所能宣,丹青之所能绘哉。”[2]在此,何梦桂强调情感应自然流露而不造作。理学家对于平淡自然之美的追求相对于纯粹的文学家来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宋代理学家的重要代表之一魏了翁在诗文创作中平淡自摄的文风也非常突出,追求语言之朴实无华。魏了翁在其序跋中主要以自然无华作为评人、品文的一个标准,从而体现其“平淡自摄”的审美追求。魏了翁自然无华的审美标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推崇创作主体淡然的人生境界。魏了翁对创作主体平淡自然精神的追求在他的序跋中多有体现。 其次是提倡自然为文的创作方法。魏了翁提倡一种不刻意追求,顺其自然的创作方法,在其序跋中多次用到“肆笔脱口”一词,如“其片言寸赎得诸脱口肆笔之余”。下笔写作文章时情感应自然流露,而非苦吟也不是字斟句酌,这样形成的创作状态可谓行云流水。这种创作状态形成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创作主体立足本心。魏了翁在其序跋中提倡一种自然为文的创作方法,同时认为作文时能给人以“平淡自摄”的艺术效果归根结底是创作主体有所“本” 魏了翁在其《费元甫注陶靖节诗序》中云:“《风》《雅》以降,诗人之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以物观物而不牵于物,吟咏情性而不累于情,孰有能如公者乎”。魏了翁对陶渊明“不牵于物”、不累于情,一切出于自然的自由创作状态予以充分肯定。先儒所谓经道之余,因闲观时,因静照物,因时起志,因物寓言,因志发咏,因言成诗,因咏成声,因诗成音,陶公有焉。魏氏的这段话与邵雍自序其诗集中的言论又是何其相似,这说明魏了翁心中的陶诗与邵雍那种平易浅近的风格极为相似,同?r这段话也提到另一个重要的观点:“以物观物” 邵雍《观物篇》中提出“以物观物”的原则,“以物观物”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排出“我”的因素,也就是关照主体的主观因素,不带情感观物,人的心性也就不会被情感蒙蔽了,以纯粹的心性去把握外物,心性明澈,把握事物的本质,达到与外物本质性状的契合。同时邵雍也提倡“以理观物”,这二者的区别在于“性”与“情”的不同,“性公而明,情偏于暗”,也就是说“以物观物,情也。” 二、宋代理学家序跋中所体现的道德伦理化倾向 宋代理学家在论述文道关系中,突出强调“道”的地位,认为“道”是文章所应该表现的根本内容,而文则处于从属地位。他们所提倡的“道”可以理解为儒家的伦理道德,北宋周敦颐和南宋朱熹都提出过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文辞,艺也;道德,实也。”出自《通书十八》,这里以车子的载物之用和轮辕的美饰来比喻文与道德关系,周敦颐认为,对于文与道德关系,文饰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的。周敦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