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信化创新问题剖析(微课、翻转课堂的讨论).docVIP

2015-信化创新问题剖析(微课、翻转课堂的讨论).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信化创新问题剖析(微课、翻转课堂的讨论)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418774101 微课、翻转课堂讨论再起波澜 PAGEREF _Toc418774101 \h 2 HYPERLINK \l _Toc418774102 《翻转课堂的实践困惑及应对策略》 PAGEREF _Toc418774102 \h 4 HYPERLINK \l _Toc418774103 最好的回应是把事情做出来 PAGEREF _Toc418774103 \h 4 HYPERLINK \l _Toc418774104 翻转课堂的前世今生 PAGEREF _Toc418774104 \h 10 HYPERLINK \l _Toc418774105 杂谈“课改”(乱说“课”) PAGEREF _Toc418774105 \h 14 微课、翻转课堂讨论再起波澜 (2015-01-29 03:20:32) “王老师好,明晚有空?” “张局好,有事吗?” “黎老师明晚想见您,在珠江新城,黎老师向你问好,焦院也来。” “好,一定来” “要带N本书” “书还没到手哦,还在邮寄途中” “黎老师还想你搞个新书发布会” 这是我和天河教育局的张伟春在微信里的一段对话。听说加厚老师来了,我当然得去。张局提到的我的新书,就是刚刚上市的《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 原以为就我们几个人陪黎老师吃一餐饭,没想到来了一大帮人。有知名企业家,某大学的校长,中国学习与发展大会、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发起人付彦军,还有90后创业者、超级课程表的余佳文等。 吃饭时,我坐在黎老师和余佳文这一老一少之间。大部分时间,黎老师在跟我谈他今天培训的主题,就是围绕我那篇《直面日常教育的真相》博文,和汪晓东、李月霞合写的关于翻转课堂的教育叙事展开的大讨论。我那篇博文对汪晓东、李月霞的教育叙事进行了点评,没想到黎老师会如此重视,把它作为培训的主要案例进行剖析。 吃得差不多时,张局过来对我说,我们几个先走,到黎老师住的酒店再聊聊。我也正有此意,因为席上人多,我和黎老师聊得还不尽兴。 于是我们坐焦老师的车来到了黎老师住的酒店。一进房间,黎老师就问我今晚住哪里,最晚几点要走。我说住番禺,地铁最晚开到十一点。张局说,还可以谈40分钟左右,黎老师说那抓紧时间马上工作。于是立即打开电脑,先将今天培训的内容拷贝给我,然后开始详细描述培训的过程:首先把我那篇文章和汪李的叙事作为案例,通过扫描微信二维码形式,让参加培训的中小学老师在手机里阅读,并发表自己的评论。黎老师给我看了老师们的评论,然后对着汪李的叙事,逐字逐句地进行评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建议我告诉晓东,能否把他们当时做的微课与教案上传到土豆网,让大家共享。因为没看到微课视频和教案,很多问题只能靠猜测。焦老师也在一旁不时插话补充。 最后,张局提醒说,还有3分钟时间就必须走了,否则赶不上地铁了。黎老师才不得不终止谈话,并坚持送我们到楼下。告别时,张局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竹立,你知道今晚的目的是什么吗,就是为了给你“洗脑”,因为只有你这个“问号”也转变了,微课与翻转课堂才能向前发展。我这时才恍然大悟。 因为我近两年围绕微课与翻转课堂发表过几篇文章和谈话,提出了一些反思与自己的观点。教育技术圈里的人都知道,我曾经用标点符号比喻黎老师、焦老师和我自己,黎老师是逗号,焦老师是感叹号,我是问号,这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学术倾向。 黎老师建议围绕我的文章和汪李的叙事展开一次全国大讨论,甚至提出可以由我们几个人连同汪晓东、李月霞围绕那篇叙事逐字逐句进行分析点评。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不知有没有杂志愿意就此做一个策划,并刊登我们的文章。 回到家里已近十二点了,稍事休息即上床睡觉,但翻来覆去一直到凌晨三点多钟都睡不着,索性下床打开电脑先把这件事情记上。今晚的讨论内容太丰富了,我发现自己与黎老师他们的观点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是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有小小的区别。至于这些异同点到底在哪些地方,还需在进一步思考消化后再专文讨论。 黎老师是我十分敬爱的师长,焦老师、张局也是我非常尊敬的朋友,就像黎老师说的那样,我们几个人在一起,没有任何功利目的,也没有任何利害关系,只是对学术问题感兴趣,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每次一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谈不完的问题。今晚也是如此。 张局告诉我,黎老师在我上厕所的时候,对我有一句评价:王竹立是一个很沉静的人,很有独立思考,高尚,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除了“高尚”一词(如果我没听错的话)我绝对配不上之外,其他评价我都认可。 直觉告诉我,关于微课与翻转课堂的讨论,可能会再掀起一个高潮。 《翻转课堂的实践困惑及应对策略》 《中国教育报》 /s/blog_66f4df590101i3er.html?? 最好的回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