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土壤入渗能力/容量/性能 fp * 在充分供水和一定土壤类型、一定土壤湿度条件下的最大下渗率称为下渗能力(单位:mm/h)。通常用下渗能力曲线来表示下渗率随时程的变化过程,简称入渗能力曲线。下渗能力随时程而递减, 初期 fp 很 大, 后期逐 渐变小,最后趋于稳定: fp ? fc= const. fc称为稳定下渗率(渗透能力)。 入渗能力曲线 fc 3.3 地下水 * 存在于地表以下岩土的孔隙、裂隙和洞穴中的水统称为地下水。地表以下含水的岩土可分两个带。上部为包气带(非饱和带),该带岩土的空隙中除水以外还包含空气。下部为饱水带(饱和带),岩土的空隙被水充满,其分界为地下水潜水面。 水文学中把地下水潜水面以下饱和带中的水称作地下水。 3.3.1 地下水分类 * 根据埋存条件,地下水又可以分为以下二类: 1、潜水 潜水是指埋存于地表以下,第一个连续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它主要的补给来源 是降水和地表 水的渗入。 第一个隔水层 潜 水 ? 潜水的特点: * 1)它具有自由水面(潜水面)通过包气带与大 气相通,因此潜水可以直接受到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另一方面 也可以通过蒸发、 植物散发方式从包 气带垂向向大气排 泄。 潜水示意图 * 2)潜水大致沿潜水位较高处向水位较低处流动,由于地形切割或岩性变化,潜水流可集中排泄于地表成 泉,称作下降泉。 潜水流还可分别 泄流进入河、湖 或海中。 潜水示意图 2.2 蒸散发 * 水汽从水面、冰面或其他含水物质表面逸出的过程。它属于水由液态或固态变为气态的相变过程。水汽分子的不规则运动,会使一部分逸出去的水分子又回到水(或冰)面,因此蒸发量就是从水(或冰)面飞出的水汽分子通量与回到水(或冰)面的水汽分子通量的差值。 蒸发是气象要素之一。在自然界中,蒸发是海洋和陆地水分进入大气的唯一途径,是地球水文循环的主要环节之一。 ? 蒸散发 * 水文学中指自然界水面蒸发、土壤表面蒸发和植物散发的总称。 ? 植物蒸散(蒸腾) 在植物生长期,水分从植物叶面和技干逸入大气的过程。 ? 蒸发 水面与土壤表面的水变成水汽的过程。 (1)水面蒸发 * 水面蒸发是在水分充分供给条件下的蒸发现象。用以反映当地蒸发能力的一个指标。 ? 蒸发率/蒸发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的蒸发量。 (单位:mm/day, mm/min) ? 蒸发量:某个时段内单位面积蒸发的水量。 (单位:cm3/cm2=cm 或 mm) 蒸发量的大小可用以下特征量表示: * ①水汽饱和水压差: ②水面温度T: ③ 风速: ④ 湍流: 可见,水面蒸发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2) 土壤蒸发 * 土壤蒸发: 土壤中的水分通过空隙上升和汽化以水汽形式从土壤表面进入大气的过程。 土壤蒸发过程要比水面蒸发复杂,除影响水面蒸发的几种因素(气温、水面温度、饱和差及风速)外,还与土壤性质(结构、色泽等)、土壤中水分含量、地下水埋深、土壤表面特征和地形等因素有关。 (3)植物散发(蒸腾) * 植物散发(蒸腾):在植物生长期,水分从植物叶面和技干逸入大气的过程。 植物散发是一物理~生物的过程,水分从叶面气孔中扩散出去的量可受气孔开闭程度而受到调节。在水文学中认为水面蒸发、土壤蒸发与植物散发是不可分割的,故统称为陆面蒸发。 (4)流域总蒸发量 * 流域总蒸发包括: 流域内的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散发的总称。又称流域蒸散发。在水文学中,通常指这些蒸发量的总和。 (5)中国蒸发的特点 * 年蒸发量的地区分布: 1)水面蒸发的地区分布特点: ? 低温湿润地区水面蒸发量小,高温干燥地区水面蒸发量大; ? 蒸发低值区一般多在山区,而高值区多在平原区和高原地区。 中国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最低值=400mm,最高值=2600mm,相差悬殊,可分为几个区: * ? 年蒸发量在800mm以下的低值区: ?东北地区(除平原区南部) ?中国的中部,包括湖南、湖北西部,贵州、云南北部,四川大部,甘肃、青海东南部和陕西南部山区等; * ? 年蒸发量大于1200mm的高值区: ? 年蒸发量在800~1200mm的中间地带区: 西北高原、盆地;青藏高原;华北东北平原;南部沿海;云南等; 分布很广,如东北平原大部,海滦河流域的山区、海河平原北部,华北平原南部,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等。 中国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图 * 说明: 该分布图由E601转换求到的多年平均水面蒸发 1000-1200 600-800 600-800 600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