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董源《潇湘图》及其影响分析
【摘要】: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具有几个比较关键的发展时期和代表人物;其中董源所作《潇湘图》具有很好的代表性,该副画画的是江南景色,在图中,可以看出江南地区山峦连绵、云雾晦暗的特点,山石树木都掩映在空灵朦胧的一种意境之中;整幅画作显得平淡而幽深、清淡湿润,山石用笔点染,而在山坡底部使用披麻皴的画法,显得深厚且滋润;江南山水的繁盛草木、郁郁葱葱的特点被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而这正是董源的画风,董源的画风对后期文人画的影响巨大,《潇湘图》作为其代表作品,值得我们对其加以重点分析,宋代的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对董源进行了很好的评价——水墨类王维,着色如李思训亦画仕女、花鸟等真正使董源名垂画史的还是山水画。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所作多写江南的秀丽风光,没有雄席险峻的山,也没有的石,平缓连绵的,,山坡上点缀着的丛树杂草,苍郁葱茏江村渔舍,,烟云,所渭平淡天真,一片江南。其所用画法,亦不作奇峭,而是隐观,,以印象为主所以宜远观,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潇湘图》卷,明末经河南人袁枢至浒墅关寓所随身珍藏得以躲过兵,现藏故宫博物院;《夏山图》卷,明末经袁枢等收藏,现藏上海博物馆《夏景山口待渡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溪岸图》明末经睢阳袁枢收藏,今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龙宿郊民图》及《洞天山堂》二轴,均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
五代至北宋初年是中国山水画的成熟阶段,形成了不同风格,后人概括为“北派”与“南派”两支。董源的《潇湘图》被画史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董源现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潇湘》、《夏山》、《龙宿郊民》、《溪岸图》等图。《潇湘图》卷,50厘米,141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明代自董其昌后,睢阳袁枢(袁可立)成为收藏董源、巨然作品的集大成者,董、巨藏品之富胜过董其昌,惜由于袁枢抑郁绝食而死,藏品流散。王时敏《烟客题跋·题自画关使君袁环中》:环翁使君,既工盘礴,又富收藏。李营丘为士大夫之宗,米南宫乃精鉴之祖,故使荆、关、董、巨真名迹归其家。
传世《潇湘图卷》,故宫博物院。这是一幅描写人事活动的山水画,开卷阅览,一派潇湘风光扑面而来。董源不语,风流尽在其中。取景于,却赋予更高层面上的意境。董源要表达的是一种绘画理念和审美观点。正是努力董源达到了绘画的佳境,成就了,也成就了。不仅是一个地域名词,还蕴涵着特定的地域文化在诗词歌赋中,潇湘是文人难以释怀的情结,是一个董源水墨山水画意境的——只可以远远地望着它,永远地怀念它。
画面的右侧,伫立,鼓瑟吹笙者五人,迎接小舟的到来。舟中坐有一位疑似官员的人,或许是新郎官,旁边有人持伞遮阳。画面左侧,有一群人在围网捕鱼,形态逼真,如临现场,仿佛有鱼儿跃然水面情趣盎然。画面山水以花青润墨,不作奇峰峭壁,长山却无重复,各有不同。长宽三比一的横式构图,恰到好处地极尽视野,水面与、皋地平分秋色,呈对角线状;左有皋蓼,右人物,在视野里不产生晃的感觉。山势平缓,渐西略高,成片林木,郁郁葱葱,给人一派平静、淡泊之感,清幽、苍茫之觉,
对整幅画细细观察,可以看出局部墨点、,几乎不辨造形,但远视综览,却获得一个良好的造形感觉,艺术形象既完整入目,又和谐入心。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到江南山川的率性、真情、诗意同时,读者还可以从中感受到董源的绘画性情与追求,正如米芾所言董源的绘画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然,岚色郁苍,枝干劲挺,咸有生意;溪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也正是米芾独具慧眼的赏识,才使董源的为许多人重视,乃至推崇。
米芾《画史》首次肯定了董源山水画的艺术价值。他认为董源的绘画平淡天真多,唐无此品,在毕宏上,近世神品,格高无与比也。毕宏可是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就连大诗人杜甫也为毕宏的《双松图》吟诗作句: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少。由此可见,在米芾的心目中,董源好生了得。
后来的董其昌更是对董源的画品推崇备至。他第一次阅览《潇湘图》时,只有董源名,却无画题。董其昌通过认真细致地考究,并根据《宣和画谱》定名为《潇湘图》,他认为董源表达的是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之意。遂得现名,及后传承。
《画禅室随笔》卷二: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在南北宗论中,董其昌以禅的义理,为他所标榜的文人画找到法度和框架。他大致把唐代以来山水画家按南宗(即文人画)与北宗(即院体画)两大体系划分,南宗以王维为始祖,董源、巨然为实际领袖;北宗以李思训父子为始祖,马远、夏圭为旗下干将。风格上比较而言,“北派”北宗山水画主要表现为“线描”的形式,在创作过程中主要通过线条来塑形;“南派”山水画则表现为“涂绘”的形式,主要借助块面来塑形。在创作理念上前者是客观的,大都以自然主义精神为主导,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而后者则是主观的,倾向于主义,是按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