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讲授内容 关于上古声调的各家之说 上古汉语的声调系统 2、四声一贯说 3、古无入声说 4、古有四声说 5、古无去声说 6、五声说 7、古无上、去两声说 8、长去短去说 * * * * 上古汉语 的声调系统 一、关于上古声调的各家之说 1、古无四声说 这是明陈第的主张。他说: “四声之辨,古人未有。中原音韵,此类实多。旧说必以平叶平、仄叶仄也,亦无以今而泥古乎?”(《读诗拙言》) 这是清初学者顾炎武的主张。意思是,在上古汉语中是有平上去入四声的,但是在唱歌的时候,由于声音的加长,上、去、入三声的字可以按照去、上、平的顺序临时改变声调。 这是代清学者孔广森的学说。主张古无入声,只有平、上、去三声,认为后来的入声是从上古时期的去声中分化出来的。 江永、王念孙、江有诰、夏燮等人认为上古汉语的声调与中古汉语大致相似,也是平上去入四声,只是个别字的归类有所不同而已,同时也承认在上古韵文中,不同声调的字有时也可以互相押韵。 段玉裁认为上古汉语中只有平、上、入三声,魏晋以后的去声是从上古的入声中分化出来的。段玉裁还提出,在《诗经》时代之前,只有平声和入声两类,到了《诗经》时代,上声才开始从平声中分化出来。 王国维提倡“五声说”,认为除了“平上去入”之外,还有一个“阳声”。 近代学者黄侃认为,上古只有平声和入声两类,这与段玉裁的观点大体相同。其差别在于段玉裁认为《诗经》时代已经有了上声,而黄侃则主张《诗经》时代只有平、入两声。 这是陆志韦先生的主张。认为上古有两个去声,一个是长的,跟平声通转,一个是短的,跟入声通转。实际上有五个声调。 返回 二、上古汉语的声调系统 我们采用王力先生的观点,即上古汉语中有舒声和促声两类,每类又再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类,长调音高,短调音低。舒声中的高长调即平声,舒声中的低短调即上声,促声中的高长调即长入,促声中的低短调即短入。到了中古时期,长入变成了去声,短入变成了入声。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