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
《尚书·尧典》
《尚书》是关于中国上古历史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西汉初存二十八篇,相传由伏生口授,用汉时通行文字隶书书写,是为《今古尚书》。《尧典》为其中的一篇。近人以为由周代史官根据传闻编着,又经春秋战国时人补订而成。伪《古文尚书》把下半篇分出,并加二十八字,作为《舜典》。
这里节录的一段文字,记载了中国早期的文学理论。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之一是“诗言志”。朱自清先生认为这是中国古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诗言志辨序》),对后来的文学理论有着长久的影响。由于“诗言志”概括的说明了诗歌表现作家思想感情的特点,也就涉及到诗的认识作用。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来,诗人的“志”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无不受阶级地位的制约。人们通过言“志”的诗,也就能在不同程度上认识社会。古人对这一点没有作出明确的阐述,但已意识到诗的这方面的作用。《礼记·王制》云:“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汉书·艺文志》云:“《书》曰:‘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这说明,古人在“诗言志”的认识基础上,已注意到“采诗观志”,并曾经把“采诗”作为一种制度,力图充分发挥诗的认识作用,使之为统治者的政治服务。
与“诗言志”这一特点相联系的另一方面, 则是诗的教育作用。“志”,既然是是人的思想感情,言志的诗必须具有从思想感情上影响人和对人进行道德规范的力量。古代统治者把这种思想概括成诗能“持其性情”,并十分重视诗所言的“志”的性质。从孔子提倡诗“无邪”,到后来的主张“发乎情,止乎礼义”,以至提倡“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一系列的努力都集中在诗之“志”必须符合其本阶级的道德规范。另一些人则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志憾恨而不逞兮,抒中情而属诗”,说明另有不同倾向的诗歌。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教育作用。在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由于“志”长期被解释成合乎礼教规范的思想,“情”被视为是与政教对立的“私情”,因而在诗论中常常出现“言志”和“缘情”的对立。有时甚至产生激烈的争辩。唐孔颖达的《毛诗序正义》早已看出,“志”与“情”是一个东西,“言志”与“缘情”并无本质的区别。这种对立的理论主张之所以在文学批评史上出现,其实质则是要求诗歌发挥不同的教育作用,是不同的政治思想要求在文学理论上的反映。
《尧典》这段文字也说明了在文学发展初期,诗、乐、舞的紧密联系。从文学起源的情况看来,一般的是伴随劳动节奏而产生音乐,因音乐而产生歌辞。在当时,乐和诗同样起着“言志”和教育人的作用。所以《荀子·乐论》说:“君子以钟鼓道志。”《周礼·大司乐》说:“以乐语教国子。”诗与乐到后来才发展成两个独立的部门,产生以“声”为用的乐,和以“义”为用的诗。至于诗、乐、为、舞的紧密结合,《吕氏春秋·古乐》也有所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尧典》所述此可以互相印证。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文学起源的重要历史史料。
《尚书》是我国现存的较早的古籍。“诗言志”是早期的诗歌理论。它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影响源远流长。毛泽东同志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书写“诗言志”三字赠给文学工作者,给这一理论注进了新的内容。
《诗 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奉为经典,习惯上就称为《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〇五篇,全部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合乐歌词,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等地。全书根据乐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作者既有人民群众,也有士大夫贵族。但其时尚无专门作家,作者的姓名基本上都已无法考订。形式以四言为主,往往重章迭句,反复咏唱。其中有不少作品成功的运用了赋、比、兴手法,富于艺术性。
在这三〇五篇诗歌里,有少数作品已经谈到了作诗的目的。在比较明确的十一条中,八例为讽,三例为颂。但不论是讽是颂,实际上都是“诗言志”的具体的发展和运用。这些例证表明,在当时社会矛盾加剧的情况下,人们已经把诗歌创作和政治紧密联系起来,运用诗歌积极干预生活,或者讽刺丑恶的事物,或者赞颂美好的事物。
十一例中,讽占多数,绝非偶然。这不但反映了《诗经》的实际情况,而且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如把颂美的三例(《卷阿》、《嵩高》、《烝民》)稍加分析,则还可以发下,这三例实际上也多少带有讽的意味。总之,在阶级社会里,由于美好的事物常常受到损害,不合理的现象大量存在,讽乃是人们对于诗歌的社会作用的主要认识。
这个认识不但是《诗经》中的大量讽刺诗所由产生的思想基础,而且也是当时社会上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的认识。《国语·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毛概概论第九章习题.doc
- 毛概第十一章试题.doc
- 毛概课后题答案补充2.doc
- 毛窑小学数学论文.doc
- 民事诉讼法单项选择题试卷.doc
- 民俗文化作文写作指导.doc
- 民国语文课本78年后重印卖断货.doc
- 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业和答案.docx
- 民族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一.doc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网上作业部分答案MicrosoftWord97-2003Document.doc
- 2025年长江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库及完整答案1套.docx
- 2025年重庆市绵阳市单招语文测试题库a4版.docx
- 2025年阳光学院单招(语文)测试题库往年题考.docx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全国通用).docx
- 2025年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测试题库学生专用.docx
- 2025年重庆市达川地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推荐.docx
- 2025年重庆市甘孜藏族自治州选调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综合能力题库完整.docx
- 2025年重庆市达川地区单招(语文)测试题库往年题考.docx
- 2025年重庆市自贡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题库最新.docx
- 商务局策划方案.docx
最近下载
- 摩托罗拉XiR_M3688_ServerManual维修手册.pdf VIP
- 奥西替尼杂质研究总结.pdf VIP
- 2024《格兰仕电器公司成本管理问题调查研究》8600字.docx VIP
- 中小学英语教师语音语调训练.ppt
- 《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知识培训.pptx VIP
- 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pt VIP
-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综合探究二)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pptx
- VW75210-2 2011 (LV216-2) CN-电动汽车的高压屏蔽电缆要求和试验.pdf VIP
- 2022版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考试复习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VIP
- 人工智能在邮政业的应用前景.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