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  摘要:实践存在论美学没有把实践美学推向前进。实践存在论美学借助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把本体论存在论化,把马克思人道主义化,并回到了人性论和人本主义的历史观。实践存在论美学力图超越传统本体论,实际上陷入更深的形而上学。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源,是它在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时发生错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和时代化,仍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作指导。   关键词:美学;实践存在论;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论文联盟www.LWlM.cOm社会形势的变化和大量西方现代、后现代理论的译介,我国出现了一股反思和批判实践美学尤其是李泽厚实践美学理论体系的潮流。这股潮流主要是力求克服先前实践美学的某些缺陷,分析实践美学的某些不足,进而发起一场所谓超越实践美学或走向后实践美学的活动。这一理论活动,自然难免同另一些依然坚持和发展实践美学观点的学者在学理上产生分歧与论争。而正是这场论争,不仅烘托了后实践美学?譹?訛的强猛来势,而且也催促了新实践美学的应运而生。在新实践美学内部,有相同的表述,实践存在论美学则是它其中的一种。   有学者说:经历了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论争以及实践美学与第三力量的驳诘,实践美学发展到了新实践美学的阶段。指出是后实践美学这些反思和批判实践美学的美学理论流派,激发了一部分坚持和发展实践美学的美学学人的理论探索,他们站在老一辈实践美学代表人物的肩上,努力开拓创新,实实在在地把实践美学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譺?訛。这个判断的前半部分,应该是没有争议的;这个判断的后半部分,其准确性就值得怀疑了。   实践存在论美学论者的理论探索,确乎是站在老一辈实践美学代表人物的肩上,特别是李泽厚的肩上,这是有目共睹的。可问题的关键是,他们在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在反驳实践美学解构论、实践美学终结论的诸种观点中,通过自己的开拓创新,到底是实实在在地把实践美学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还是实实在在地把实践美学拉向了后退?这确是需要在学理上加以论辩清楚的。   一、实践存在论美学发展演变的路径   无疑,实践存在论美学是由实践美学经后实践美学发展而来的。它的发展路径虽说有几个方面,但主要是通过改造实践这一概念,通过赋予实践概念以西方现代哲学的某些内涵,通过反对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来加以实现的。关于这一点,笔者已经撰写了一些相关的文章?譹?訛。它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试图以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来修改、沟通传统的实践观和辩证唯物论意义上的实践概念。如此一来,不仅实践美学的哲学根基发生了移动和变化,而且其审美理论中也就自然填充了许多个体性、超越性、非理性等现代西方美学的因素和成分。这样的理论建构与致思方式,表面上看是新颖的,实际上则是很陈旧的。   实践存在论美学论者不承认事物的客观先在性,是主张用生成论思想来超越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主张在审美活动中关系在先?譺?訛的。这就从根本上抹杀了实践在审美活动中的价值和意义。众所周知,审美关系论的哲学根基,一般来讲有两种:一种是带社会性的主客观统一的实践论;一种是带生成性的现象学存在论。这两种哲学根基的属性,是完全不能等同的。前者是一种带有唯物史观性质的美学思路,后者则是不区分美和美感、只谈审美活动的现代人学意义的美学思路。或者直白地说,前者是唯物主义的美学思路,后者是唯心主义的美学思路,两者是无法融合、会通的。   实践存在论美学既然强调审美活动中关系在先,那么它就不可避免地回避审美活动中的事物在先原则,不可避免地借助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从抽象的存在(与此在)中推演出审美活动的自由,推演出实践的所谓存在论维度,把哲学和美学的本体论问题存在论化,似乎这样一来就能超越和解决审美关系中的主客分离问题。其实不难发现,正是这个陈旧的思路,导致实践存在论美学向中外传统的体验论和直觉论美学靠拢,而将科学的实践论美学即辩证唯物的运动物质本体论美学置于脑后。毫无疑问,倘若如实践存在论美学那样,主张审美关系是逻辑在先,只能在审美关系中谈论美、美感及审美主客体等美学基本问题,那么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实践观实质上就被无情地抛弃了。   实践存在论美学在历史观上几乎没有任何推进,相反,它转了一圈又回复到了一种个体人性和个体人道主义历史观的轨道。所不同的,只不过是用存在论的语言包装打扮了一番而已。应该承认,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来不是抽象的个体的人,而是群体的人即人类社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唯物史观不重视个体的人的问题。个体的人的问题,唯物史观也是要解决的,不过它是在首先解决社会、阶级、群众问题的过程中来解决个体的人的问题的。摆脱社会而将人抽象地摆在第一位,从来不是唯物史观的传统,而是人本主义的传统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