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胡某驾驶红色三菱跑车在城市道路上飚车,造成一死两伤的惨剧。案发后,他仍然没有停车,继续横冲直撞。胡某的行为属于: A.一般违法行为 B.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C.危害公共安全罪 D.故意杀人罪 答案:C 5.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一社会青年堵截要钱,小明无奈只好给了他。事后小明越想越气,第二天便找了几个要好的同学找到这位抢钱的社会青年,将其打伤。小明的行为是: A.正当防卫 B.故意杀人罪 C.故意伤害罪 D.防卫过当 答案:C 6.某校中学生张某、罗某二人手持匕首常在学生上学必经路上,逼迫低年级的同学交出身上所带现金,不给就拳打脚踢。后学生家长报案,张、罗二人被公安机关缉拿归案。张、罗二人的行为属于: A.以势欺人 B.一般违法行为 C.敲诈勒索罪 D.抢劫罪 答案:D 7. 中职生小林利用互联网充当“黑客”攻击计算机网络安全,把银行客户网上银行中钱财转移到自己的账上。该行为构成: A. 诈骗罪 B.盗窃罪 C.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D.一般违法行为 答案:B 8.李某、于某二人长期泡在网吧,一旦没有钱上网就出去持刀抢钱达600多元。后来李、于二人被公安机关缉拿归案。张、罗二人的行为属于: A.抢夺罪 B.一般违法行为 C.敲诈勒索罪 D.抢劫罪 答案:D 二、善同犯罪斗争 第十课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观看视频 观看视频“青少年犯罪警示录(02)” (节选) 思考: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原因有哪些? 如何才能做到“青春拒绝犯罪”? 导入新课 一、青春拒绝犯罪 探究活动一:分析犯罪的自身原因 阅读教材P111~112 的内容,思考、分析下面三个案例中当事人犯罪的自身原因是什么?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研习新课 17岁的葛某某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葛某某在校读书时成绩优秀,后因为有一次旷课被课任老师批评了几句,他顿然产生逆反心理,一拍桌子,冲出教室。从此离开了学校,与社会青年交往在一起,打架闹事,构成寻衅滋事罪。 心理缺陷明显。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自尊心强,遇事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辨别是非能力差,抵抗不良影响的免疫力弱。当满足不了膨胀的物欲或受到不良刺激时,极易走上犯罪道路。个性压抑、逆反心理、闭锁心理和群体心理等不良成分,是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心魔”。 分析原因:案例一 因吃喝玩乐欠了同学500元钱,17岁的杨小宇(化名)用玩具手枪抢劫了司机手机一部和62元现金,被捕。他不以为然,认为玩具手枪只是玩玩而已,不构成犯罪。 人生观、法制观错误。在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多数人生观存在问题,贪图享乐,自私自利,为满足个人欲望,不惜偷抢拐骗,拦路抢劫;法制观念不健全,相当一部分是法盲,不知法律为何物,法律意识淡薄,分不清违法犯罪行为的界限,有的将违法犯罪视为“有胆有识”。 分析原因:案例二 17岁的周某在打台球时被素不相识的闵某等人砍伤,砍后闵某等人在逃。半年后周某得知闵某在网吧上网,欲讨回上次自己被砍伤时的医疗费。但他不知寻求法律的帮助,而是邀集同伙携带刀具将闵某及自己并不认识的与闵某在一起的戴某等四人砍伤。闵某、周某等因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罪被刑事拘留。 分析原因:案例三 道德观颠倒,维权观缺失。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往往不辨是非,不分善恶,常常是哥们儿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不了解自身的合法权益,也不知如何用合法的手段来维护, “以毒攻毒”,即以非法手段维护权益而导致犯罪。 归纳总结: 归纳: 主要是青少年法律意识淡漠,自控力差,认知能力低,价值观念扭曲,缺乏正确的交友观等。 想一想 议一议: (材料)片刀的“用途” 北京市某中学三个初一的学生,上课传递“片刀已买好”的纸条,被老师发现,经过耐心的开导教育,三个学生说出片刀的用途。其中一个学生的邻居是私营企业主,买片刀是想将其杀死,他们享用企业主的钱财,另一个说他母亲爱唠叨,买刀想趁母亲熟睡时将其杀死,这样就不会有人烦他了。第三个学生说有一个曾经嘲笑过他,让他很没面子;当问及三个学生杀人的后果时,他们都摇头说:“不知道”。一张纸条被及时发现,避免了血案的发生,挽救了三个孩子。 (讨论)上述案例中的三个学生差点误入犯罪的歧途。简要说明他们差点误入犯罪的原因。 探究活动二:刑法对未成年人最大限度的教育与挽救 阅读教材P113正文和第二个链接,讨论、回答:刑法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特殊原则有哪些?为什么这样规定?有什么启示? 考虑到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犯罪原因,以最大限度地教育和挽救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 刑法第17条、第49 条作了具体规定。 二、有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点.doc VIP
- 22G101 三维彩色立体图集.docx VIP
- 工业品MRO集采集配相关项目运营指导方案.docx
- 施工现场消防设施验收表(1).doc VIP
- 《智能网联汽车概论(活页式)》 课件 项目六知识点2:智能网联汽车路径规划.pptx
- 建筑施工方案.docx VIP
- 大模型驱动的智能软件开发.pdf VIP
- 2024新信息科技三年级《第一单元 开启信息生活》大单元 第1课 寻找信息科技 教学设计.docx VIP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_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pdf VIP
-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笔记.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