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三借芭蕉扇——(一课一帖).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7、三借芭蕉扇——(一课一帖) zhq8079老师友情提供: 27三借芭蕉扇 师:课题是“三借芭蕉扇”,是不是借?   (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巡视)   生:是借。因为开始孙悟空是去借扇子的。   生:不是借,而是抢。因为铁扇公主不借,给孙悟空假扇子,孙悟空急了,才跟牛魔王打起来,牛魔王输了,只好把扇子给孙悟空。   生:我认为是明借暗抢,因为开始铁扇公主不但不借,反而把孙悟空扇走了,孙悟空后来去抢,铁扇公主和牛魔王不是他的对手,孙悟空先礼后兵,有勇有谋。   师:孙悟空不是借,那题目为什么用“借”?   生:孙悟空没有蛮抢,而是有礼貌地先借,铁扇公主无理,不借,孙悟空救师心切,没办法才跟他们打起来。   生:对!而且,孙悟空跟牛魔王是结拜兄弟,铁扇公主就是他的嫂子,只能是借。   生:孙悟空第一回借不成,又想办法骗,骗不到,才跟牛魔王打起来,抢到扇子。可以看出孙悟空有勇有谋、不怕困难、敢于斗争。   师:说得对!孙悟空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板书:不怕困难 敢于斗争)   ………   【评点】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孙悟空嫉恶如仇、敢于斗争、不怕困难的性格特点,教者在总结全文时引导学生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课题为什么用“借”?二是孙悟空是个怎样的人物?最后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显然有助于学生在故事中、在歌声中进一步感受孙悟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摘自《小学语文备课手册》 吴承恩 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小说家。江苏涟水人,后徙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   吴承恩早年曾希望以科举进身,然而屡试不中。中年以后才补为贡生。以后在同乡名宦李春芳的“敦谕”下,入京候选,结果是“悠悠负夙心,作吏向风尘”(《春晓邑斋作》)。迫于家贫母老,他很不情愿地当了长兴县丞。不久,因“耻折腰”遂拂袖而归,后来又一度担任过品级与县丞相近而为闲职的荆府纪善。晚年归居乡里,放浪诗酒,贫老以终。《西游记》创作的时期不可确考,一般认为是晚年所作。   吴承恩平生与沈坤、朱日藩、李春芳为莫逆之交。三人都通过科举考试而飞黄腾达。官至首辅的李春芳,曾在仕途上积极鼓励和帮助吴承恩。吴承恩还曾与吴中名士、先辈书法家兼诗人的文徵明和王宠交往,诗酒唱和,他们疏狂自傲,不合时流的精神风貌彼此相通。在长兴当官时,与后七子之一,当时正家居的徐中行有较密切的交往。晚年乡居,与在淮做官的陈耀文、陈文烛和邵元哲等结为翰墨交。陈耀文编选的词集《花草粹编》,与吴承恩所编的《花草新编》内容性质相近。陈文烛曾跟吴承恩一起商订《花草新编》,并为之作序。   吴承恩的诗文多散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存世。 【题解】   中国传统小说惯会用“三”字来设计小说情节,比如《水浒传》有“三打祝家庄”,《三国演义》有“三顾茅庐”,除了“三借芭蕉扇”,《西游记》中还有“三打白骨精”等,其中的“三”字包含了做事不易、需要克服困难才能成功的意思。   【结构分析】   课文通过写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表现了孙悟空机智勇敢(有时也有点粗心大意)、不怕困难的顽强精神。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1-3自然段写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受阻于火焰山,必须借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灭火,但是铁扇公主不借。孙悟空作法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迫使她交出芭蕉扇,岂知扇子是假的。 4-6自然段写孙悟空变作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骗来了芭蕉扇,岂知又被牛魔王变作猪八戒骗回去了。 7-9自然段写孙悟空叫来猪八戒和众神,打败了牛魔王,让铁扇公主献出了芭蕉扇,灭了火焰,师徒继续前行。   这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要翻过此山,就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水。   ——极言火焰山的火之大之烈,表明师徒取经的不易,借扇之必要。   悟空记在心上,将扇儿噙在口里,把脸一抹,现了本像,径自出了芭蕉洞。   ——“径自”是直接行动的意思。这里用来表现孙悟空得了芭蕉扇的得意以及急于灭火的心情。   只一扇,那火焰便灭了;又一扇,清风微动;再一扇,细雨霏霏。   ——用一个排比句式,表现了芭蕉扇之神奇。   【写作特点】   神奇的想像力。   《西游记》是中国著名的神魔小说,本文通过丰富而大胆的想象,不仅把腾云驾雾、善于变化的神奇本领赋予了孙悟空,而且还把人的聪明才智赋予他,使他集动物、神仙、人三者于一体,成为艺术创作的典型形象。   鲜明的人物性格。   课文中的孙悟空并不是一个性格单一的人物,他有大智大勇的一面,比如说变成虫子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变成牛魔山骗了铁扇公主,但他也有粗心毛糙的一面,比如说拿了扇子“满心欢喜”,却不辨真伪,知道了使扇子变大的口诀,却不问如何使它变小,这些毛病也是借扇失败的重要原因。这样写出来的孙悟空都既显得神奇,又显得真实、亲切。

文档评论(0)

0ey1aiw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