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要点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辅导课程六;《现代文学》导言 一、现代文学的现代性 二、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 1917年——1927年 1927年——1937年 1937年——1949年;启蒙意识与第一个十年的文学 革命观念与第二个十年的文学 政治意识与第三个十年解放区的文学 私人性与第三个十年国统区的文学 民族意识与第三个十年沦陷区的文学;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 第一节 新文学革命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中国进步知识分子进行的一场批判封建传统的思想革命运动。是这些知识分子在经历了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的失败后认识到批判封建传统思想重要性的必然结果。它的目标是革新促进社会的现代化,它的内容是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由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组成。其标志是1915年9月《新青年》杂志的创刊。口号是“拥护德先生”“拥护赛先生”“打倒孔家店”。 ;二、文学革命: “五四”时期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运动。它的主要内容是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文以载道的封建文学观,提倡人道主义文学观;反对桐城派、《文选》派、江西派等封建文学流派,提倡国民文学、平民文学、社会文学。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是文学革命的标志。 ;三、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 1、现实主义是这一时期的主潮。 2、浪漫主义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思潮。 3、现代主义在这一时期有所介绍。 4、封建复古思潮。;四、文学革命的意义 1、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体现了现代“人”的观念不断解放的思想,以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探索社会解放道路为启蒙思想主题,以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主人公。 2、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学语言获得了解放,文体形式经历了全面革新,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3、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地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脱离传统的开放性现代文学。;第二节 文学革命初期的文学创作;二、白话诗歌的创作 1、胡适与《尝试集》 胡适诗歌(《尝试集》)的艺术特色 A、用明白易晓、自然现成的白话语言,不避俗字和口语 B、究自然音节,不求对仗和旧韵 C、破坏格律,追求诗歌体式的解放;2、刘半农与《扬鞭集》;沈尹默的《月夜》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散文诗;周作人的《小河》被称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儿》;刘大白的《旧梦》。 3、初期白话新诗的特点 A、重说理,轻抒情 B、重实感,轻想象 C、重语言的更新,轻语言的符号化功能 诗歌体式的解放,轻新诗诗学的建设;三、早期“问题小说” 1、问题小说:“五四”时期新潮社一些小说家反映人们所关心的各种社会问题,充满怀疑精神的小说。这些小说所涉及的社会问题有:儿童问题、教育问题、战争问题、人生目的意义问题等等。这是“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是知识青年思想觉悟的表征。;2、问题小说产生的原因 A、“五四”时期充满矛盾的社会现实和“五四”作家充满怀疑的时代精神 B、19世纪俄罗斯“提出问题的文学”和易卜生“问题剧”影响的结果 作家作品 冰心的《两个家庭》等;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等;汪敬熙的《雪夜》等;叶绍钧的《这也是一个人》等;杨振声的《渔史》等。;一、与林纾等人的论争 二、与“学衡派”的论争 三、与“甲寅派”的论争;第四节 创造社和文研会;2、“为人生”艺术的含义 A、要真实地表现人生,特别是平民阶级的人生。 B、要批评人生。将表现中国国民人生同揭示国民性格中的弱点结合起来。 C、要改造人生。主张文学应该为唤起民众,改造社会尽一份力量。 3、“为人生”文学的特征 A、客观写实倾向和忠于现实、直面现实并有意识地干预现实、改造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 B、强调理性主义色彩。 ;二、创造社 1、创造社:“五四”时期著名的文学社团。郭沫若、郁达夫等人于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他们高举浪漫主义大旗,表现出强烈的个性解放的要求,崇尚作家的自我表现,被称为“为艺术派”。主要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2、创造社的主要观点 重表现 尊天才 非功利;3、创造社浪漫主义倾向的原因 A、长期住在国外,对于国外和国内的病痛都十分清楚,他们的双重失望使他们对现实社会产生厌倦感。 B、久居国外,对祖国产生了一种怀乡病,而回国后又十分失望,使他们十分空虚,产生激越悲愤的情绪。 C、长期受国外非理性哲学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 ;4、创造社对“五四”新文学的补充和发展 A、发展了“五四”新文学的个性主义的“人的文学”的精神,以内心世界的冲突来表现“自我”的觉醒。 B、发扬了“拿来主义”精神,更广泛地向外来文学艺术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