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男人与四个老婆?2007年12月1日,深圳《世界之窗》公园里面,有许多展示世界各地的民俗、民风的舞台。?下午4点左右,俺们来到一个表演非洲部落生活片段的地方。听介绍,那是由一个佤族的歌舞团扮演的。舞台布景,演员化妆,服饰配饰,音乐节奏等,都具有没去过、想象中非洲一模一样。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在佤族地区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西盟地区的佤族解释,“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即人类很早是从石洞里出来的。传说,从石洞里最先出来的是佤族。石洞位于阿佤山中部,离西盟县城以西约六十多里地的附近的山上。至今西盟等地的佤族人把石洞视为“圣地”。而沧源地区的佤族解释“司岗”是“葫芦”,“里”是出来,意即人类从葫芦里出来的。佤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字。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为其创造了新文字。佤族自称:佤、巴饶克、布饶克、阿佤、阿卧、阿佤莱、勒佤等。也称:拉、本人、佧佤等。史称:哈喇、哈瓦、卡瓦等,意为“住在山上的人”。1962年,国家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定名为“佤族”。佤族民间舞蹈:木鼓舞、甩发舞,都是佤族的民间舞蹈。在舞台下面,俺们刚刚坐稳,演出就开始了。节目主持人报:下面即将演出的节目,是非洲部落的《一个男人和四个老婆》。此节目一开始,上来一个满脸绘画着图案、刮光了前面头发、留着一个后撅小辫、胖大而赤着上身、光着脚丫子的“非洲部落男人”。在两个非洲手鼓的面前停下,叉开双腿,直着腰背,头冲着前方,眼睛直瞪着台下的观众,相持了许久……。?图1? 非洲部落的男人?????? 台下嘈杂中的观众,逐渐地被感染了,慢慢地安静了下来。只听得“咚”的一声,那个“非洲男人”用手拍击了一下手鼓,发出了响亮的鼓声。同时,他轻轻地转动秃亮的光头,用眼睛巡视着一个个的观众……。大家没有反应,静静地看着、等着……。又听得“咚”的一声,那个“非洲男人”用手再次拍击了一下手鼓,又发出了前一次,那样响亮的鼓声。而且同时,他又是轻轻地转动秃亮的光头,用眼睛巡视着一个个的观众……。大家还是没有反应,仍然继续在静静地看着、等着……。当第三次发出“咚”的声音时,俺不由自主地双手拍击了一下,“啪”的一个回应声音。立刻,“非洲男人”转过头来,脸冲着俺,用瞪圆了的眼睛看着俺,目不转睛地注视俺的同时,用手又是拍击了一下手鼓,发出了又一声“咚”的鼓声。俺配合着又是“啪”的一下掌声。紧跟着又是听到一声鼓响,……。就这样,俺随着逐渐加快节奏的鼓声,拍着巴掌,观众也陆陆续续地反应过来,和着台上“非洲男人”逐渐加快节奏的鼓声,拍了起来。随着不断地变换着的鼓点节奏,掌声也跟着变换着节奏,台上的演员和台下观众,通过鼓点和掌声的互动过程,欢乐的情趣连在了一起。露天剧场的欢乐气氛,很快就达到了一个高潮。?图2 随着欢乐的鼓点和掌声,“四个老婆”跳着舞蹈上台了。?????? ?随着欢乐的鼓点和掌声,“四个老婆”跳着舞蹈上台了。“一个男人与四个老婆”的舞蹈节目,主要表现的是非洲原始部落的一夫多妻的生活。如:男子用竹散子,追打某个老婆的腿时,说明他喜欢这个老婆。正是符合了中国的那句话“打是疼,骂是爱。”图3 追逐打腿图4 打到了,皆大欢喜。图5 非洲男人就与老婆共舞图6 讲解员在一旁不断地解说着图7 瞄准击打老婆的腿??????? 散场后,同行的好友私下问俺:“您是怎样知道拍掌回应他的?”俺笑笑回答说:“是演员的鼓声和哑剧表演,告诉了俺。”???????? 据传,上个世纪的50年代,在佤族所居住的山区里,有一个外线电工,整天在电线杆子上施工作业。常常听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佤族的人民歌唱新中国,感谢共产党,歌颂毛主席的民间歌词和歌曲。久而久之,这个富有音乐细胞的青年电工,就编写创造出流传至今的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歌词是: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毛主席光辉照边疆,山笑水笑人欢乐。人民公社好,哎……,架起幸福桥。哎……,道路越走越宽阔,越宽阔。哎……,江三木罗。山山岭岭,哎……,歌声起红旗扬,闪闪银锄落。毛主席号召学大寨,清清河水上山坡。茶园绿油油,哎……,梯田翻金波。哎……,大寨花开千万朵千万朵。哎……,江三木罗。各族人民,哎……,团结紧,向前进,壮志震山河。毛主席怎样说,阿佤人民怎样做。跟着毛主席,哎……,跟着共产党。哎……,阿佤人民唱新歌,唱新歌。哎……,江三木罗。歌词中的“江三木罗”是指佤族传说中的一个民族英雄,后来,被引申为赞许的词语。歌词中“阿佤”的“阿”,表示“老大”“尊敬”的意思。以至于,有些人还认为56个民族中,还有一个“阿佤族”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FloEFD 2312(Standalone)软件实例教程 第5章.pdf VIP
- 电厂除灰技术手册-气力输灰管道.doc
- FloEFD 2312(Standalone)软件实例教程 第4章.pdf VIP
- 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 VIP
- 中国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诊疗指南(2024版).pdf VIP
- 海上大功率风电变流器技术应用.pdf VIP
- 高中语文 2.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 人教版第三册.pptx VIP
- 010.消毒液车间灌装机清洁验证报告.doc VIP
-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16.pdf VIP
- 22S804 矩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