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拒绝监督检查行为认定与处置.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拒绝监督检查行为认定与处置

办案学习资料(一) 拒绝监督检查行为的认定与处置     执法实践中,一些当事人为了逃避法律制裁或出于自我保护的考虑,对执法机关依法进行的询问(调查)、现场检查、商品抽查等监督检查活动采取不予配合、拖延、阻碍等方式加以拒绝,根据其方式、方法、手段及危害后果的不同,拒绝监督检查的客观情形可分为如下类型:   1、拒绝执法人员依法进入现场或介入某个环节、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如,拒绝打开货物仓库门,不让执法人员入内正当行使检查权。   2、对监督检查人员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不予配合、拖延、阻碍。“不予配合”是指当事人对监督检查人员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拒不提供有关情况或力所能及的必要条件,如拒绝提供财务账册、经营凭证、证明文件,拒绝开启存放证据的橱柜、抽屉等;“拖延”是指当事人对行政机关实施监督检查时提出的合理要求故意不在合理期限内予以答复或满足,如对行政机关提交财务账册的要求,或推说财务人员出差在外,或谎称账册遗失,故意拖延交付时间,以便应对;“阻碍”是指当事人在行政机关依法行使监督检查职权时,故意阻止监督检查人员发现存在的问题或提取必要的证据,如伺机抢夺、损毁或隐匿监督检查人员发现的财务账册;阻止检查人员对其涉嫌违法商品、场所进行拍照取证或采取登记保存、封存、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   3、躲避监督检查人员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所谓躲避,是指当事人在监督检查机关依法对其实施监督检查时,或避而不见,或从旁窥探,其目的不是弃卒保车,就是观察执法人员的办案程序,以期发现执法漏洞,便于复议或诉讼时当作杀手锏,使行政机关措手不及。如,执法机关对货主不明的复合肥料进行抽样时,当事人在场故意不表明货主身份,却暗自拍摄执法人员的抽样过程,等行政机关作出处理时,便摇身一变成为货主,抛出其抓住的把柄或瑕疵,妄想行政机关因此而投鼠忌器、畏葸不前。   4、拒绝在监督检查笔录上签字确认检查事实。此行为是指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绝签字确认执法人员在监督检查时制作的询问笔录、现场笔录、抽样取证记录等执法笔录。   5、拒绝签收与监督检查相关的法律文书。此行为是指当事人无故拒绝签收行政机关依法下达的有关监督检查的《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实施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物品委托保管书》等法律文书。   6、采取暴力、威胁方法阻扰执法人员依法行使监督检查职权。“暴力”是指运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语言或殴打、捆绑、禁闭、残害等不法手段对执法人员进行人身、精神攻击,如“滚出去!”、“你有病啊?”、“白吃了几十年的饭”等呵斥、挖苦式语言;“威胁”是指用武力、权势、人质等手段胁迫执法人员放弃监督检查行动。   7、聚众干扰、破坏行政机关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此行为是指当事人故意指使员工、亲属或雇用他人、唆使不明真相的群众对行政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进行围观、起哄、拦截、拉扯、转移涉嫌违法物品等干扰、破坏活动。   8、拒绝接受行政机关依法进行的询问(调查)。该行为是指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证明人等相关人员对行政机关依法进行的询问(调查)采取置之不理、有意回避或虚与委蛇的态度,其目的是有意隐瞒事实真相,从而逃避责任或义务。   三、认定拒绝监督检查行为应把握的基本要素与原则   执法实践中,行政执法机关在行使监督检查职权时,应向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证明人等相关人员履行告知义务,告诉其检查的依据、性质,出示执法证件及有关文件依据,对被检查人不理解的,应作出必要的解释,尽量避免被检查人拒绝监督检查。如,县级工商机关对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的限制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时,执法人员不仅要出示执法证,还要出具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的工商机关的委托调查文件,否则当事人有权予以拒绝,且不构成拒绝监督检查行为。实际工作中,认定前述八项拒绝监督检查行为应重点把握如下基本要素与原则:   1、以教育为先导,有理有节。教育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接受监督检查义务,并依法告知其享有的权利和理由,行为人对监督检查并未采取激烈的对抗措施,只是表现为消极、怠慢的,应耐心解释、开导,教育其端正态度,及时改正,一般不以拒绝监督检查论处。   2、与监督检查事项相关的实体法对拒绝监督检查行为未设定罚则的,工商办案机关不能就其拒绝监督检查行为以其他设定有拒绝监督检查罚则的法律予以处罚,但可作为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事实理由加以考量。   3、被检查人因不可抗力或有正当理由未接受或不接受监督检查的,不得以拒绝监督检查论处。例如,当事人远离其经营场所或住所,因交通中断或有其它正当理由不能按时赶回行政机关指定的场所接受监督检查的。   4、对执法机关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被检查人有权予以拒绝,且不构成拒绝监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md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