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贾生列传》汇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屈原贾生列传》汇编 外汉1012 2010513072 需要加以说明或考辩的: 屈原的任职问题。 《史记》中称,屈原在楚怀王时任“左徒”。左徒究竟是什么职位,通过《屈原贾生列传》我们并不能很清楚的认识这个职位。 起草宪令的问题。 《史记》屈原受命造县令,是其受禅被疏的起因。其记载较为可信,屈原被谗绝不是个人恩怨,而是关系到楚国前途的政治斗争。 放逐问题。 对屈原的生平只说了一个轮廓,关于他具体的行踪则说得很少。 胡适对其的怀疑 “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至孝昭时列九卿。” 疑点一:孝文之后当为孝景而不应接“孝武皇帝立”。 疑点二:司马迁不可能知道孝昭帝的谥号。 屈原的君臣观念在战国时代不会有,而是汉代的老学究把屈原作为忠臣的代表,使之成为一个伦理的箭垛。 、 关于风骚传统 “自司马相如、王褒、杨雄诸贤,世尚赋颂,皆体则《诗》、《骚》,傍综百家之言。······至过江,佛理尤盛,故郭璞五言始会和道家之言而韵之,询及太远孙绰转相祖尚,又加以三世之辞,而《诗》、《骚》之体尽矣。” ——《世说新语·文学篇》刘孝标注引 “周氏既衰,风流弥著。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自汉至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相如巧为形似之言,班固长于情理之说,子建、仲宣以气质为体,并标能擅美,独映当时,是以一世之士,各相慕习。源其飚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徒以赏好异情,故意制相诡。 ——《宋书·谢灵运传论》沈约 “其后逐臣屈平,作《离骚》以叙志,宏才艳发,有恻隐之美。······并陶铸性灵,组织风雅,词赋之作,实为其冠。” ——《周书·王褒庾信传论》唐代令狐德棻 “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黄竹白云,垂芳于帝籍;楚兰班素,作丽于辞人。莫不究情性之微,含风骚之旨。” ——《全唐文》卷二九五 评屈原 [1] 李天洲. 论屈原的爱国主义[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S1) .[2] 张欢喜. 谈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J]. 语文学刊, 1997, (02) . [3] 徐勇. 屈原的爱国思想[J]. 历史教学, 1995, (05) .[4] 周建忠. 屈原“爱国主义”研究的历史审视[J]. 中国文学研究, 2002, (04) . [5] 秦文兮. 端午节与屈原──屈原爱国主义思想新探[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02) . [6] 黄向清.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影响[J]. 安顺师专学报, 2001, (04) . [7] 黄霞. 屈原的爱国思想及后世影响[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1) . [8] 张宏洪. 论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1990, (02) . [9] 曲家源. 屈原的人格精神及其历史评价[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5, (01) . [10] 赵沛霖. 屈原爱国精神研究与历史理论的发展──屈原研究述评之一[J].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03)[11] 理奥. 屈原投江[J]. 红领巾(低年级), 2005, (06) [2] 廖化津. 屈原西行考[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 (04) [3] 曾凡荣. 秭归屈原庙[J]. 上海集邮, 1998, (06)[14] 廖化津. 屈原遭遇考──兼评“两次放逐”说、“自请放逐”说及“未遭放逐

文档评论(0)

nhgd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