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览中国歌剧发展.doc
浅览中国歌剧发展
摘要:中国歌剧相对于中国传统的其它音乐艺术形式来说是年轻的,但它洋溢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在它的成长过程中,荆棘与坎坷使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并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本文以中国歌剧发展的阶段为线索,按其发展阶段式介绍了中国歌剧的发展。在每个发展阶段都列举了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希望借此,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中国歌剧的历史,将它与中国古老的传统音乐一样珍惜爱护。
关键词:中国歌剧;发展阶段;特色与发展
在中国人普遍的艺术观念里,歌剧艺术,犹如交响乐,钢琴音乐,美术中的油画或其它新潮的现代派艺术思想一样,都是“进口货”“舶来品”。那么,我们中国的歌剧难道也只是一种模仿的艺术,单纯地去学习西方原有的框架、套路,只是踩着别人的脚印前进而没有自己文化独有的特色。
较全面的观点看来应该是:中国歌剧是在中国民间音乐(尤其是戏曲音乐与歌舞音乐)与外国歌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是中外戏剧音乐相结合,相交融的结果。中国歌剧是一个宽泛的音乐戏剧的概念[1]。
中国歌剧发展我归纳了几个时期:
初探期:中国歌剧第一部作品当是1920年黎锦辉创作的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黎锦辉的创作理念受学堂乐歌时代沈心工等音乐家乐歌写作经验的启发,并直接继承了学堂乐歌的表现思想内容,歌颂科学文明,勇敢智慧,民主平等的精神,并努力地将音乐与戏剧结合。他的歌舞剧是一种具有歌剧雏形的“表演唱歌”,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是童话寓言式的,音乐既有学堂乐歌时期外来音调的再加工,又有民间曲牌的改编,注重旋律的流畅性,口语化,演出形式的简单化。《麻雀与小孩》就是这样的。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小小画家》是儿童歌舞剧创作中最成功的一部。黎锦辉创作的儿童歌舞剧,尽管是为儿童写的,并且也非是完整意义上的歌舞剧,但其注意剧中不同人物音乐形象的个性化刻画,获得了戏剧性的效果。在独唱、齐唱、对唱以及歌舞场面,个人内心独白的场面表现等方面,可以说基本上具备了歌剧的一些主要特征。
新歌剧的探索与发展期:在30年代以后,呈现出多途径探索和发展趋势。如阿隆.阿浦夏洛穆夫创作的歌剧《观音》这也是中国歌剧最初尝试。还有很多探索的艺术成果:陈田鹤的歌剧《荆柯》其音乐基本上仿照西洋歌剧的形式,蔡冰白编剧,钱仁康作曲的《大地之歌》,这些都为中国歌剧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一类歌剧探索的代表作是由陈定编剧,藏云远,李嘉作词,黄源洛制曲的《秋子》。还有就是改良传统戏曲形式的尝试,如《岳飞》一剧大胆地采用了中西混用乐队的形式,以民族乐器为主体,并使用了小提琴、管乐器和钢琴等西洋乐器。剧中基本上保留着某些类似昆曲的舞蹈和唱腔。同类行的还有《红梅阁》这是对川剧音乐进行改革的最初尝试,当时虽然也有持否定态度,有人认为只是东拼西凑,然后再挂一块新歌剧的招牌。但应该看到将中国传统戏曲进行改革以探求中国新歌剧发展的道路,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还有小歌剧类型的探索期:这种形式在中国,是在特有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它能够较为直接和迅速地反映现实斗争生活,适宜流传推广。它的主要特征是话剧的成分加插曲,既有歌曲,又有对白。小歌剧的概念,在中国可以包括当时的歌曲剧、乐剧、小调剧、秧歌剧、音乐剧等多种形式,这是中国歌剧在探索发展中的一个过程。在抗日救亡的浪潮中,许多文艺工作者常试用“话剧加歌曲”的歌剧形式来表现群众的斗争生活和抗战的决心。如田汉编剧,聂耳作曲的《扬子江暴风雨》等,还有音乐剧《孟姜女》等,都是中国歌剧发展过程中一次较为成功的实践。还有秧歌剧,也属于小歌剧的一种类型。秧歌剧将话剧、戏曲和秧歌糅合在一起,在化妆、对话方面,吸收了话剧的特长,在歌唱方面更多的是吸收了人们熟知的小调戏曲的曲调,如道情,陕北民歌等。第一部新秧歌剧《兄妹开荒》可算是里程碑,其它的还有《夫妻识字》等。后来这些秧歌剧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有新的发展,结构变得复杂,音乐和表演形式的多样表现剧中任务的感情与故事的情节。而且秧歌剧在探索中与工农想结合,表现革命斗争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方面提供了经验,也为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提供了直接的经验。
大型歌剧《白毛女》,深刻地反映了这会现实生活,标志着中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部歌剧作曲家们在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歌剧音乐性格和戏剧化的创作经验,运用人物主调贯穿发展的手法使音乐形象的塑造获得成功。作曲家在《白毛女》的音乐创作中有意识地采用和吸收了多种民间音调,并予以“音乐戏剧话”的处理[2]。如喜儿的音乐主题是根据河北民歌《小白菜》的音调加以变化和发展而成的。在孙继南、周柱铨主编的《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中就详细得举出其音乐与民歌、戏曲之间的关系。《白毛女》的成功实践,推动了延安等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对新歌剧创作的热情,许多文艺工作者尝试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