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恢复推广种植紫云英绿肥建议
关于恢复推广种植紫云英绿肥建议 摘 要:该文通过实地走访综合分析了武汉市恢复紫云英种植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加强宣传、做好技术服务,强化农机农艺相结合及抓好种源等4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紫云英;绿肥;土壤改良;武汉
中图分类号 S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2-03-0048-02
紫云英属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研究表明,种植紫云英不仅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和提高种植效益,而且具有观赏、食用、酿蜜和富硒产品开发等价值。近年来随着化肥过量及不合理施用,土壤出现严重酸化现象,紫云英改良与培肥土壤等作用逐渐得到人们重视[1]。为了对武汉市紫云英种植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进而有效地指导农户恢复种植紫云英,笔者于2015年6月分别选择蔡甸、黄陂、江夏、新洲4个区进行走访,以期了解恢复种植紫云英存在的实际问题,现将走访结果总结如下
1 推广种植紫云英意义
1.1 培肥土壤 紫云英不仅可使土壤中的养分得以活化,快速分解有机质,更好地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所需要的营养,还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酶的活性,明显提高作物的产量。农业部门在绿肥和水稻连作种植情况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紫云英不仅可降低化肥的施用量,还可以明显增加作物的产量。此外,紫云英还可使土壤中交换态Cd的含量降低,提高粮食生产的安全性
1.2 菜用和观赏 紫云英植株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硒元素,且微生物、矿物质的种类也较多,汁液多、口感佳,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除了鲜嫩多汁、口感好外,还具有明显的药用价值,如解毒止痛、健脾益气等[2]。因此,我国一直有采用紫云英的嫩梢做菜的传统,其口味与金花菜相似;紫云英一般开花期在3―5月,稍晚于油菜花,花的颜色开始为粉红色,后来逐渐变为紫红色,若能大面?e在武汉市主要道路两侧的稻田内种植,可为市民带来别具一格的景观效果,进一步丰富武汉市赏花经济的内涵
1.3 高级蜜源和富硒产品开发 紫云英蜜为洁白色,结晶极为细腻,口感清甜,具有解毒、清热、健脾等功效,易于被人体吸收,营养价值丰富,在蜂蜜中处于上等级别,常作我国蜂蜜出口主要品种,备受外商青睐。在正常情况下,一箱蜂蜜产量在30kg左右,产值约为2 000元。武汉蜂蜜产业比较发达,大面积推广种植紫云英将对全市蜂蜜产业有一个较大幅度提升;紫云英是含有丰富硒元素的植物,可利用这一特性开发紫云英有机硒产品,如富硒茶、富硒干菜等[3]。实际生产中,用紫云英做花茶,一般1hm2产量在70~80kg,平均收入在1.5万元左右;做花茎茶,一般1hm2产量在130~160kg,均值在0.9万元;做干菜,一般1hm2产量在150kg,均值在0.3万元左右
2 武汉市紫云英种植现状及恢复种植存在问题
2.1 武汉市紫云英种植历史及现状 一是紫云英的种植面积一直变化浮动较大。1990年种植面积最大,为3.73万hm2,从那以后逐年以较大的幅度降低,目前种植面积仅保持在3 700hm2左右,其中黄陂区1 300hm2,蔡甸区1 700hm2,江夏区500hm2,新洲区200hm2。主要种植区域:黄陂区为前川、祁家湾、罗汉、六指、三里、王家河、李集;蔡甸区蔡甸街、玉贤、?L山、永安、侏儒、张湾、索河、消泗;江夏区为金水河、107国道、纸贺路、五里界、山坡;新洲区为汪集、仓埠、李集、凤凰、三店等街镇。东西湖区主要为水稻和小麦连作,因此几乎没有紫云英种植;汉南区水田面积最高时为4 600hm2,后逐年降低,现在已经降至133.3hm2左右,紫云英的种植受到限制,若在旱地上种植紫云英,则影响当地春玉米的播种,因此紫云英不能广泛种植;二是紫云英种植主要依赖项目和政策扶持。1998年为了消灭冬闲田,当地争取了100万元的财政支持,用于购买紫云英种子免费发放到农民手中,结果在紫云英长出来后,农民管理跟不上,不愿意起沟,导致大面积紫云英因渍害而造成死苗,政府花了钱,却没有明显效果。2012年黄陂、蔡甸区2个区成功申报国家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均获得项目补贴资金38万元,2014年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由于仅提供了种子补贴,而在肥料和用工方面的资金不足,农户田间管理不上心,效果也不太理想
2.2 恢复种植紫云英存在问题
2.2.1 政府重视不够,没有进行良性引导 由于在武汉市种植业中,紫云英长期以来均处于缺失状态,造成政府不能充分地认识其重要作用,加上资金缺口较大、没有专门人员负责管理等原因,最终致使当地紫云英的种植推广与农户实际生产脱节。当前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不能实行优质优价,通过种植紫云英所获得的优质农产品并没有在市场得到价格补偿,生产优质农产品动力不足
2.2.2 农村土地分散制约,经济效益不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