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中的“三和”与“三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养生中的“三和”与“三宝” 中医养生就是调动人体的本能,维护人体的精、气、神,促进生命过程全面自由发展与和谐。 从古至今,健康始终是人类追求的生命境界,而对其内涵,不同的民族、社会则有各自的解读。西方人主张有为,即在竞争中增加营养补充、提高新陈代谢、促进细胞分裂;东方人崇尚无为,即在清净中减少营养过剩、降低能量消耗、延缓细胞分裂。中国人的传统是注意适量摄入,而不盲目补充;保存能量,而不扩大消耗;协调关系,而不恶化关系;促进和谐,而不激化矛盾。中国人的长寿观是减慢衰老与增加寿命,不在于提高能量消耗、加速细胞分裂,而是在于降低能量消耗、延缓细胞分裂。中医认为:疾病是自身生命活动失和的表现,人体自身有化解疾病、保持健康的能力。因此,中医的摄生与诊治之道不是通过干扰取代、切除病灶等手段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而是以调理生命运动方式的失和为主,在清净、安宁、愉悦、颖悟的作用过程中,实现生命活动协调、和谐、有序的目标。所以,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破坏、降低能量消耗、避免毒副作用、消除基因突变、延缓细胞分裂。从而在调理病态过程的同时,延缓衰老的进程,形成健康的状态,实现长寿的目标 根据中医养生学,我认为一个人若要做到始终健康,就必须从“三和”与“三宝”着手。 “三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体内和。就是要保持体内五脏六腑的调和平衡。按中医传统理论,即做到阴阳和、五行和、气血和。若七情六欲失度,必然导致体内和的崩溃。一个脏腑调和、身心调和、气血调和的人,一定会情绪饱满,热爱生活,喜乐自生,抵抗力强而永葆青春。 二是与社会和。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既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故而一切行为规范都要遵守社会法纪和社会公德,他才能在此基础上获得自由和安逸。若背道而驰、格格不入,必然整天处于提心吊胆的紧张、悔恨、懊丧之中,于健康大为不利。 三是与自然和。风景优美,使人心旷神怡,生活充实;环境脏、乱、差,使人烦躁不安、百病丛生。因此,创造一个和谐优美的生活环境极为重要。 三和之中,体内和是主导,这就必须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有度。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健康长寿与基因密切相关。而促进健康长寿的基因只有先实现体内和时才能逐渐形成,只有完全按照健康生活方式生活,即不抽烟、控制体重、常吃素食、坚持锻炼、心胸开阔,才能达到“和”的境界而延年益寿。 人身三宝在中医养生学中为精、气、神。精是先天之精微与后天水谷之精微所化生的物质。气是先天之气与水谷之精气以及所吸入的大气即天空之清气,所合并而成的动力。精和气是人体一切生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是人体一切精神、思维活动的总体体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精、气、神的盛衰存亡,关系到人体生命的旺盛与消失,所以精、气、神是人身不可缺少的三宝,应当很好地维护与珍惜。中医养生学家所追求的调养目的,包括练习气功的强身目的,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养护这个根本。精、气、神三者,是关系到生命的根本,存则俱存,亡则俱亡,这是极为重要的。 怎样通过养生达到真正的身心自然健康?通过多年的反复研究与实践,中医养生学家认为:对于精、气、神的维护要从三养考虑,即食养、药养和气养。 食养不仅仅是指要求营养,要做到少吃一口,要做到饮食有节,还需要遵从忌食之道。食物与体质都有一定寒、热、温、凉的不同。与身体相宜的食之有益,对身体有害的应禁忌。例如冬天怕冷,四肢不温的人可以吃羊肉、狗肉、牛肉等偏热食物,食后确有温暖感觉;高热汗出的人宜选清凉、有滋润作用的瓜果饮料,如西瓜。梨汁等。五味中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淡入胃;说明五味与五脏有亲和性,但也有排斥性。如肝病忌辛、心病忌咸。肺病忌酸、肾病忌甘。古人“因纵口味,五味之过,疾病蜂起”之说,不无道理。病后要忌食鱼腥、鹅、蛋等滞气发病的食物:痢疾病后要忌饱食及质硬香甜滑利的食物(如肥肉、辣椒、油炸食物等)及生冷瓜果食物;妇女产后忌服食寒凉食物;咳嗽发热,水肿气喘满腹胀等病症初愈,应忌服食盐、辛辣之味;一切痛症病后要忌食过于肥厚油腻煎炒以及辛辣燥烈的食物。要知道好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膏粱之变,足生大疔”、“食勿过饱”都是我国古人总结实践经验所得出的结论,并变为医家名言流传千古。因此,有人说“能吃能喝不健康,会吃会喝才健康,胡吃胡喝必遭殃”是很有见地的。 药养即是中医药学所谈的药,包括药材、饮片、成药三类,其中大多与食有关。食药同源,从粮食到果实、从蔬菜到种子、从树叶到根茎、从皮肉到筋骨,很多物质既是药又是食,如薏苡仁、百合、梨、藕、桂圆、羊肉、葱、姜、大枣、山药、酒、醋、鸡蛋、海参、鲍鱼等等。《伤寒杂病论》中的第一个方子桂枝汤,在五味药中,就有三味是厨房里常用的调料。但总以平为贵,以中和为本,平则不病

文档评论(0)

tfig8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