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学斌:一个为85名孩子建学校的志愿者.doc
王学斌:一个为85名孩子建学校的志愿者
山里的教学点被拆了
纳屯民族村位于晴隆县大田乡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村里有三间摇摇欲坠的瓦房。青黑的屋顶残留着长年累月被雨水冲刷的痕迹,几根单薄的砖柱支撑着因不堪重负而弯曲了的房檐。当年刷在墙上的瓷粉早就已经发黄,印着一道又一道黑灰色的污水流过的痕迹,八个早已退色到几乎看不见的红色大字印在墙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这是纳屯民族村纳屯教学点,主要接收一到三年级的小学生。教学点有三个年级三个班,三间教室三名老师。走进那已经成为危房的教室,里面黑漆漆地一片,屋顶上虽然挂着白炽灯管,但是却没有电来把它点亮。从没有门板的门中透进教室的阳光,是这间屋子里唯一的光源。没有铺水泥的地板上由于刚刚的那场雨而一片泥泞,几个凹陷下去的地方积着一小滩一小滩的水,不时有水滴从房顶上滴落,“滴嗒”一声落在那一汪小水潭中。
虽然教学点已经成为危房,但是这里却是85名孩子最喜欢的地方。虽然教室里没有灯光,但孩子们却永远睁着亮晶晶的眼睛跟着老师咿咿呀呀地朗读着课文。在这所以校长的哨声为上下课铃声的教学点里,孩子们从来都没有上过音乐、体育、美术课。由于没有电,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是广播操,但是他们却用清脆的歌声妆点着快乐的课间十分钟。
而在2007年的2月,这样一个被孩子们看成是殿堂的教学点却要被人给拆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要拆教学点的人叫王学斌,是从唐山来大田乡开展“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志愿者。王学斌要把大田乡纳屯教学点给拆了是因为他要在原址上,为孩子们重新建一所结实、明亮、漂亮的新校舍。
志愿者想要建所新学校
王学斌,男,河北省唐山市人,2006年6月毕业于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2006年7月28日至2006年11月15日在贵州省晴隆县花贡镇志愿服务,服务单位花贡镇政府党政办公室,主要从事基本的办公室工作。
2006年11月16日,调到贵州省晴隆县大田乡志愿服务,服务单位大田乡政府党政办公室,主要从事基本的办公室工作,协助农业普察工作走访学校,到孩子们的家中了解学习生活情况。
杨国敏原来是王学斌的老领导,后调任大田乡乡长,一次王学斌去看望老领导的时候跟随杨国敏第一次走进了纳屯村。虽然王学斌在去之前已经从杨国敏的口中了解到纳屯教学点的一些情况,心里已经有了一些准备,但当他真正地来到教学点时还是惊呆了。眼前的这三间即将倒塌的房子真的是教学点吗?如果不是从那几间破旧的瓦房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王学斌怎么也无法将这几间几欲倒塌的瓦房同学校联系起来,这真的是他所见过的最破的学校了。
王学斌举起相机,想要将眼前这几乎不能想象的场景记录下来,然而就在他找好角度、调好焦距的时候,他却突然停住了。因为他在镜头里看见了一双眼睛,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黑白分明的眼珠里闪烁着纯净的光芒,仿佛一潭清澈的泉水。泉水中透露出的点点星光,充满好奇的色彩。那是渴望学习的光芒,那是对未知事物的无尽的探索。王学兵被这双眼睛给震撼了,他当即表示做出决定,从自己每月不多的600元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资助十名孩子上学。
从纳屯教学点回到宿舍后,王学斌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那三间摇摇欲坠的瓦房,那透出强烈求知欲的孩子的眼睛,不停地撞击着王学斌的心灵。他想要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他希望教学点的房子能够结实点,这样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就不至于那么危险;他希望能给教室的窗户安上玻璃,这样下雨的时候孩子们就不会被雨淋着;他希望能给每个教室配一块黑板,这样孩子们就可以不用再从涂成黑色的坑坑洼洼的墙上艰难的认字了……
王学斌有许多的想法,但是他只是一个刚刚从学校毕业的社会新人,西部计划志愿者们每月的生活补助只有600元。要想帮助纳屯教学点的孩子们改善教学环境,这区区的600元是远远不够的。于是王学斌想到了自己的父母,王学斌的家庭环境比较优越,父母经营着一个效益不错的生态农业园,所以一开始,王学斌只是想让自己的父母帮帮忙,从家里拿些钱来把教学点校舍加固一下。王学斌将自己的想法和妈妈安新梅说了以后得到了母亲的支持。恰好当时唐山电视台的几位记者对安新梅进行采访,在结束采访后的闲聊之中了解到王学斌的想法,于是电视台就产生了为王学斌和纳屯教学点的孩子们做一期节目以筹集社会资金帮助山里的孩子们的想法。
当王学斌接到母亲的报喜电话时,他的心里满是疑惑,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是一个刚刚从学校毕业的毛头小子,从来没有干过类似的工作,同时由于自小家境就相对优越,从小父母就帮他把所有的问题都处理好了,他对自己能否将这件事情办好持怀疑的态度。但是安新梅的一句话让王学斌放下了心头的顾虑,安新梅告诉儿子,有希望总比没希望强,既然有希望就要努力把事情办成。
于是抱着放手一搏的想法,王学斌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