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端午有说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州端午有说头.doc

福州端午有说头 日前,福州市档案馆联合福州市广播电视台《福文话》栏目组开始的全城寻福活动,来到了陈友荣老先生家。85岁高龄的陈友荣老人虽年事已高,不顾病体,呕心沥血创作出500多幅闽都民俗风情画,被誉为“用画笔守护福州传统的杰出文化者”,他的作品“钩沉乡土民俗文化的历史,最能反映地方历史文化底蕴,最能呈现地域文化特色之花,最能包容和凝聚当地的文化精神”(赵麟斌语)。这位慈霭的老人正是我们要寻觅的福州之福。他不仅是福州之福,更是福州之宝。陈友荣老人循着记忆中的蜿蜒小路,怀着对乡土福州的挚诚热爱,把大家带入那些值得回味的往昔岁月。经老人同意,福文话微信公众平台将部分转载这些福州民俗风情画作,让更多的人通过陈老的作品,去追忆一幕幕福州传统生活的生动场景,从而记住并传承福州的文化传统。端阳将近,我们就去看看旧时福州的端午节习俗。 发大水 春夏之交,闽江上游溪洪暴涨,泛滥市郊,谓之“大水”,又曰“溪水”。旧时由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出于对洪水的恐惧,人们往往非常重视洪水的发生规律。渐渐地,各地便流行起反映当地水灾的民谣,如郑丽生《福州风土诗》曰:“初三十八怕冲潮,节近端阳水更愁。关帝磨刀还苦雨,挨过夏至便无忧。”初三、十八是朔望后二日,如果此时冲潮,“势尤凶凶,为之冲涨。”端午节前后, 曰“五月节水”,五月中旬称“关老爷磨刀水”,此时会下倾盆大雨,据说是给关公磨刀用的。夏至以后的雨水则不足以成灾。新中国成立前,福州年年春夏之交都发大水,例如今工业路两侧一带那时的情况,民谣唱道:“十八洋路路弯弯,一年溪水汨(淹)九番。”洪水所到之处,造成居民死亡或流失逃散,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并引发多种流行疫病,人们苦不堪言。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防洪堤坝的修筑,福州城防洪抗灾的能力大为增强。 香包肚爿 福州的端午节歌谣唱道:“端午龙舟竞,香囊挂衣襟。”闽俗端午节前妇女们要以五色线编成小囊,贮檀屑、麝香或各种草药香料于其中,小囊纤巧玲珑,谓之“香包”。香包手工精美,可为饰物,香气扑鼻,又能驱赶蚊虫。福州民谣“端午鼓当当,肚爿替春装。”进入农历五月,天气开始转热。五月初一吃过粽子,孩子们就脱下春装,赤膊穿上红绿绣花肚爿,到处跑玩,成为端午节一道色彩斑斓的风景线。肚爿,又叫肚兜,由妇女用五彩丝线,在红绿颜色布料上,以手工刺绣各种图案,并饰以花边制成,或护肚保暖,或遮胸护乳,老少皆宜。 端午节台江夺鸭 ? 旧时的福州端午节,台江龙舟竞赛“夺鸭”,场面尤为热烈壮观。端午这一天,台江码头边搭起彩棚,挂上锦旗,摆上奖品,一些富家商人则掏钱买了鸭子,待龙舟竞赛进入夺冠高潮时,便把鸭子放入江中,让游泳高手下舟夺鸭,看哪个村子的龙舟争先,所夺到的鸭子最多。最多者为冠军,要授予锦旗、奖品。当时位于台江大桥头边,青年会后面的广裕楼菜馆中,常有一些富人邀请朋友,在酒楼临江露台上设宴,边开怀畅饮,边观看龙舟竞赛,赋诗作对,从中取乐。 寻 福 花 絮 ? 85岁高龄的陈友荣伉俪 老人家的心愿竟然是创作福州版的《清明上河图》 专访陈友荣先生 1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