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汉族民系研究——闽南人.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汉族民系研究——闽南人.txt22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型;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门是多么需要真诚这一把钥匙打开呀!福建汉族民系研究——闽南人 作者:陈支平 来源:福建社会科学院网   闽南人主要分布在现在的泉州市、漳州市、厦门市以及龙岩、漳平、大田县一 带。这个区域面临大海,九龙江和晋江贯穿其中,形成泉州和漳州两个自然平原, 有着比较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因此自汉晋以来中原汉民入迁福建以来,这里同样 也是他们最先聚居的地域之一。   中原汉民批量地迁入泉州平原与漳州平原,大致也是始于晋室南渡之后,唐欧 阳詹为晋江县郑氏季实撰写墓志铭时云:“公讳晚,字季实,其先宅荥阳。永嘉之 迁,远祖自江上更徙于闽,今为清源晋江人”。○1泉州《杨氏族谱》称“其先弘 农人,永嘉过江,迁于闽越。祖某漳州长史,父某泉州南安县丞”。○2《梁氏族 谱》称其祖先于“晋室乱离,梁芳以族随晋渡江,大衍于钱塘、合浦间,孙遐仕安 帝,恒玄篡,逃闽。……因家南安”。○3晋江下流的南安县,是福建最早设立县 治的地方之一(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置东安县,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名南安县 ),近年来的考古发掘,屡屡发现南安及晋江流域的东晋墓葬,可以想象魏晋南北 朝之时,晋江流域的汉人聚居点已初具规模。隋唐时期,中原汉民迁入闽南地区的 数量不断增多。唐代前期,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南方“蛮獠”民族的控制,曾派陈 政、陈元光父子率领数千府兵进驻漳江与九龙江流域,漳州各地的大规模开发得以 开始,这在前文已有叙述,不更赘。而其他一些闽南著名的姓氏,也大多是在唐代 入迁这里的。如现在闽南的陈姓,主要源于两大支派:一为陈元光;一为陈邕,称 为太傅派,据载其祖籍“原居京兆府万年县,始祖陈忠在唐为高官,赠鄂国公,子 陈邕,为中宗进士,任官太子太傅,与李林甫不合,被贬到闽地。最初居住在兴化 枫亭井上,后来迁到漳州南驿路南厢山”,○4子孙繁多而遍布闽南、台湾及东南 亚各地。○5施姓,“唐之中叶,始由河南光州迁徙入闽,有秘书郎承公者,宅居 于泉州钱江乡……嗣是而子姓蕃衍,支分派别”。○6黄姓,唐初有黄岸、黄崖兄 弟,分传二支,黄岸居莆田,黄崖迁泉州。崖子黄守恭于唐垂拱二年(686年)放弃 自宅捐建泉州名刹开元寺,寺成,据传常常见紫云盖顶的灵异,后代便以“紫云” 作为该族的堂号。守恭生子四,长黄经分居南安,次黄纶分居惠安,三黄纲分居安 溪,四黄纪分居同安,传至现在,黄姓与陈、林二姓并称闽南的巨族。○7再如张 姓,除了唐初随陈元光入闽的将领张伯纪外,泉州的鉴湖张氏,在唐代后期已经成 为这一带的大族了。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等书的记载,唐末王潮率部入闽时,泉 州鉴湖张氏张延鲁曾带领地方耆老前往迎接,“泉人张延鲁等以刺史廖彦若贪暴, 帅耆老奉牛酒遮道,请潮留为州将,潮乃引兵围泉州”。○8如今泉州一带的张姓 ,大多为张延鲁的后裔。其他如泉州的李姓、吴姓、章姓、曾姓、傅姓、唐姓、庄 姓、吕姓、欧姓、潘姓、董姓等,据族谱的记载,也都是在唐代时陆续迁入晋江流 域 的。   唐末五代也是北方汉民入迁泉州、漳州平原的一个关键时期,如许姓,“始祖 许受仕唐,随王潮入闽,镇漳州之诏安,改而入泉,乔居晋江十七八都间石龟,后 枝派分栖”,称为“石龟许氏”。曾姓,“唐僖宗光启间, 王潮由光州因始入闽 ,中原士民避难者皆徙以从,曾姓亦随迁于漳、泉、福、兴之间。”周姓、苏姓, “世居光州固始,唐末有苏益者,避黄巢之乱……随王潮入闽。……自是苏姓分布 漳、泉。”蔡姓,“本周姬姓之后……唐时移迁河南光州固始县……唐末避黄巢之 乱,迁于福建闽南。”廖姓,“唐昭宗时,官国子祭酒,朱全中篡唐,避乱入泉, 隐于小溪场(安溪),后嗣蕃衍,居闽南者甚众。”高姓,“唐僖宗中和元年其入闽 始祖钢,避黄巢之乱,挈眷由淮南西路光州固始入闽,占籍于福州怀安县风冈…… 其后遂迁安平,子孙蕃衍,瓜分散处,或居晋江永乐,或迁南安埕边,或赘同安高 浦。”孙姓,“先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唐末五季之乱,南迁入闽,居泉州东门,后 迁银邑(同安)之嘉禾。”曹姓,“唐末避黄巢之乱,辗转入闽,定居漳州,其裔遍 闽南”。○9经过唐、五代时期北方汉民的不断入迁泉州、漳州,闽南人的这一民 系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特别是泉州地区,除了惠安县的行政建县较迟之外(惠安 县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81年建县),其余各县如南安、永春、德化、同安、安溪 、晋江,均在宋以前皆已设立了行政县制。行政县制的设立,是与当地的户口增长 紧密相关的,由此可见在唐、五代之时,泉州各属已经遍布了汉民的聚居点。   到了宋代

文档评论(0)

iwgv15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