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对传统声乐艺术的传承.doc
论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对传统声乐艺术的传承
【摘要】王志信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大胆地选用了具有普遍影响的民歌音调、曲艺素材、地方风格音调作为创作主题,大量运用了我国传统民歌、戏曲、曲艺音乐中音调、唱腔和丰富多彩的节奏形态变化手法以及传统民族调式调性、地方语言等传统音乐表现手法,为传承传统声乐艺术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关键词】民族声乐作品 传统声乐艺术 传承
王志信是国家一级作曲家、指挥家,是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他从事艺术创作四十余年,创作了大量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曾获二十余项全国性作品奖。民族声乐代表作有:《一丛山茶花》、《孟姜女》、《母亲河》、《木兰从军》、《昭君出塞》等。有许多作品录制成唱片、盒带或被国内外艺术家演奏、演唱,亦有不少作品获全国性奖励,如《槐花海》获第5届电视歌手大奖赛优秀作品奖;《兰花花》获(南宁)中国民歌大赛一等奖;《母亲河》获“世界妇女大会作品征集” 一等奖(1993年);《黄河壶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等。其声乐作品常见于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的教材、各类声乐大赛、电视荧屏以及各种音乐刊物之中,为我国民族声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传统声乐艺术是民族音乐文化基因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我们的音乐家创造具有民族性、地方个性的音乐文化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养料。时代的发展、西方“先进”文化的大举入侵以及社会对传统音乐的漠视,已经成为当今这个经济为先的时代中一个令人无奈的现象,作为音乐文化传播的使者,面对传统音乐的生存危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抢救和传承。
王志信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大胆地选用了具有普遍影响的民歌音调、曲艺素材、地方风格音调作为创作主题,大量运用了我国传统民歌、戏曲、曲艺音乐中音调、唱腔和丰富多彩的节奏形态变化手法以及传统民族调式调性、
地方语言等传统音乐表现手法,为传统声乐艺术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1 对最有普遍影响的原生民歌音调的传承
王志信在几部大型作品中,选择了最有普遍影响的原生民歌音调作为创作主题,完整地保留了民歌音调的原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程度、不同规模的加工、变化、发展、创新。
王志信在《孟姜女》的创作中选定了民歌“小调”《孟姜女》作为基本音调。小调音乐在基本表现方法和典型性格上具有表达途径曲折、细致的表现特点和形式的规整、修饰化等特征,具有曲调流畅、宛柔、曲折、细腻的艺术风格,适合表现孟姜女寻夫这一故事情节及孟姜女细腻柔情的性格特征。
民歌《孟姜女》(谱例1)是四个句头,十二段词(十二个月)并在全国各地流传的传统民歌。作者予以重新剪裁,改为四段(即四季),以层层递进和步步深入的手法在音乐上予以加工、发展为一首咏叹调式的民族声乐作品。
《孟姜女》首段(谱例2)是原民歌未作任何改动的直接呈示,4/4拍, D徵调,在流畅、宛柔的音调中委婉的叙述开来。第二段是主题的变体,流动性比第一段有所加强。第三段截取主题的第三乐句作为“乐思”,由于情绪转变,这里写的是从夏到秋,同主音的D徵变成D羽,孟姜女给千里之外的丈夫缝制棉衣,旋律由明转暗,由“暖”转“寒”,显得十分贴切,从中领略出无限的凄凉。旋律向上走动比前面多,音域得到扩展,原来的东西不多了,变奏了,但节奏形是一样的;并把原来民歌音调中re mi re do si la sol la旋律统一在旋律的发展中,使旋律的主题协调一致。
《兰花花》《桃花红杏花白》等作品也是选择最有普遍影响的原生民歌音调作为主题创作的作品。作者主要借助优秀民歌主题的广泛影响力,再加上扩展、变化、加大了作品的篇幅、容量,赋予作品新的个性、气质,为演唱者提出了一系列表现上的要求,使它们更适合舞台演唱的需要,让传统民歌音调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2 对地方音调风格的传承
王志信在创作中除了选用原生民歌音调创作民族声乐作品外,还善于从具体民歌的音调中跳出来,从更大的地域范围把握某些地方音调风格,作为作品音乐语言的依托。这些特点的作品出现在作者创作民族声乐作品的中、后期,如《送给妈妈的茉莉花》、《母亲河》、《遍插茱萸少一人》、《满江红随想》等。
这类作品的曲调风格,有的属于江南水乡,有的接近东北平原,有的还兼融南北,是一种不直接引用民间“原形”音调的手法。这种手法可能使作品失去某些亲切感,但却让作者有了更多更大的创作空间,也使作品具有更广泛的听众面。但即便如此,这类作品仍然保持着鲜明的民族风格。例如《送给妈妈的茉莉花》,就是一首典型的根据江南地区音乐曲调风格创作的作品。一方面这首作品由于首句(谱例3)直接引用了江苏传统《茉莉花》的起句音调,使之明确了自己的地域“身份”,另一方面,则因为这个曲折流畅、抒咏性很强的“核心”音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