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本科)教学大纲
第一节 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一、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文学史作为人类文化成果之一的文学的历史,应充分注意文学史的文学性。
文学史研究有几个层面:最外围是文学创作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
第二个层面是文学创作的主体即作家,包括作家的生平、思想、心态等,要紧紧围绕文学创作来阐述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个层面是文学作品,这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
与文学创作密切相关的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和文学传媒。文学的发展史是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共同推进的历史。
二、文学本位
文学史著作应当立足于文学本位,重视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并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特点及其审美价值。
总之,文学创作是文学史的主体,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与文学传媒是文学史的两翼,所谓文学本位就是强调文学创作这个主体及其两翼。
三、史学思维
研究文学史应当具有史学的思维。要将过去惯用的评价式的语言,换成描述式的语言。
四、文化学视角
研究文学史还要从广阔的文化学的角度考察文学。
五、文学史著作的当代性
文学史研究的当代性表现为:当代的价值判断,当代的审美趣味以及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关注。
六、融合古今中外之文学理论以为我研究之用
还应借鉴外国的文学理论,但必须从中国文学的实际出发,不能将外国的时髦理论生搬硬套地用于解释中国文学。
七、文学史史科学
掌握文学史史料是研究文学史的基础性工作。
第二节 中国文学的演进
一、文学演进的外部因素
文学的演进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所谓外部因素是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矛盾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二、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
1、中国文学发展的不平衡
①文体发展的不平衡;②朝代的不平衡;③地域的不平衡。
2、俗与雅之间的相互影响、转变和推动
3、各种文体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4、复古与革新之间的交替与碰撞
5、文与道的离合
第三节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中国文学史可以分为三古、七段。具体划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三古、七段说主要着眼于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体现文学本身发展变化所呈现的阶段性,而将其他的条件如社会制度的变化、王朝的更替等视为文学发展变化的背景。
所谓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可以分解为以下九个方面:
1、创作主体的发展变化;
2、作品思想内容的发展变化;
3、文学体裁的发展变化;
4、文学语言的发展变化;
5、艺术表现的发展变化;
6、文学流派的发展变化;
7、文学思潮的发展变化;
8、文学传媒的发展变化;
9、接受对象的发展变化。
作业和练习:
阅读《总绪论》,思考、探究以下问题:
就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谈谈你的见解。
就你所知,影响文学演进的因素由哪些,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3、一部中国文学史应该怎么写?
第一编 先秦文学(50学时)
绪论(2学时)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源头
一、传说时期的文学
传说时期的文学主要指文字产生以前的神话传说和歌谣。
原始歌谣现在留存的主要有: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蜡辞》;传说为尧舜时期但现在认为是后人伪托的《击壤歌》、《康衢谣》、《卿云歌》、《尧戒》、《南风歌》等;载于《吴越春秋》的《弹歌》;《吕氏春秋·音初篇》所载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的“候人歌”。
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反映了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但中国神话的原始形态没有很好的保存下来。由于时间久远、口耳相传导致变异,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
(一)文学起源的几种说法。尤其是劳动说。
鲁迅《门外文谈》关于“杭育杭育”派文学家的叙述强调的也是劳动说。“人类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不想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且介亭门外交谈》)
我国最早的一些歌谣表明,文学的产生,与生产劳动有直接关系,如《吕氏春秋·古乐篇》的一段记载:“昔葛天民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入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术,四曰‘奋王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还有《河图玉版》所载:“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71017_宁波新世界明楼项目汇报文件.pptx VIP
- (人教PEP版2024)英语五年级上册 Unit2 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VIP
- 劳务合同模板2025.docx VIP
- 高性能探针卡生产线项目规划设计方案.docx
- 2024年秋新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大单元整体设计 教学课件.pptx VIP
- 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实践探索与优化路径——以晋南S村为例.pdf
- 《道路运输管理实务》第2版综合测试题.docx VIP
- 《人工智能导论》课件.ppt VIP
-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pdf VIP
- 《铁路线路养护与维修》课件全套 模块1、2 基础知识;普速铁路线路工务作业.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