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参观开平风采堂廉政教育基地心得体会.docVIP

党员参观开平风采堂廉政教育基地心得体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参观风采堂廉政教育基地心得体会 X X X X 学校 X X X 2013年4月3日,在清明节到来之际,我校全体党员同志参观了位于开平市区狄海的廉政教育基地——名贤祠。通过听、看、学习,我的思想又敲响了一次反腐倡廉的警钟,灵魂又受到了一次洗涤和升华。只有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才能无愧于组织的培养、家长的信任,才配做一名受人爱戴和尊敬的人民教师。 名贤祠是台山、开平及岭南余姓宗亲在上世纪初叶(1906—1914年),为纪念其先祖北宋名臣忠襄公余靖而兴建的祠堂,称“名贤余忠襄公祠”,位于开平市荻海埠茭荻嘴,坐南朝北,三面环水,茭江与潭江在其北面汇合,形成一个半圆形广场。广场周边有环形祠墙,厚达一米,用花岗石与青砖砌筑而成,祠墙北面嵌有“六都锁钥”的刻石一块。祠堂东西宽54.8米,南北进深50.8米,采用三进六院十五厅堂的岭南庭院式布局,中殿称为风采堂,采用中式风火山墙硬山顶,西式科林斯柱式三跨拱券作为承重结构。庭院两边贯以爱奥尼柱式拱券的廊庑。中厅前有一个半八角亭的月台突入前庭,有迎宾宣讲的功能,采用四根铁艺柱式和拱形铁花挂落,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其屋顶则是中式歇山顶筒瓦琉璃檐口,秀丽夺目。先贤建祠附学,故此“缀斋于祠”,称为东斋、西斋,为西式二层书院建筑。四座梯间跨巷而筑,于檐际起飞阁,把东西两斋和中殿有机地连接起来,耸立于青云直巷之上,巷头筑以石壁拱门。风采堂后建有风采楼,是一栋三层城堡式建筑。风采祠堂、风采楼、门楼与环形祠墙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统称名贤祠。名贤祠堪称“中西建筑艺术大观”。 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贤祠有很深厚的文化积淀。祠门口引人注目的大对联“水襟三县,名冠四贤”,上联是名贤祠的地理形胜,下联是忠襄公的历史勋德,构成绝配。祠门上方的 “八仙过海”灰塑,也是按原有恢复的,昭示余氏族人以及风采学子从这个大门走出去,都要团结一致而又各显神通,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东西青云巷的拱门上,有两副保存完好的石刻题额。由外面往南看,左为“修名”,右为“昭质”;由里面往北看,左为“霞蔚”,右为“云蒸”。如果说“修名昭质”是修建祠堂的先辈对名贤祠一个哲学的注脚,那么“云蒸霞蔚”就是修建祠堂的先辈对名贤祠一个风水学的注脚。 北宋名臣余靖,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是继唐代张九龄之后岭南地区有一位名人,其道德文章著称于世。他从政41年,一生为国家竭智尽忠,建策匡时,抚民治吏,三使契丹,两平蛮寇,彪冰青史。他与范仲淹、欧阳修、尹洙被尊称为北宋“四贤”,与欧阳修、王素、蔡襄被称为“四谏”,官至工部尚书,卒后赠刑部尚书。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举进士,授赣县尉,历任湖口县丞及宣州司理参军等地方职务。天圣八年(1030)考取书判拔萃科第一,出知新建县,入京任秘校、集贤校理等朝官。景佑三年(1036),范仲淹在朝以言事坐贬,满朝文武莫敢言,靖为疏救范仲淹而越班呈奏《论范仲淹不当以言获罪》,亦遭贬为监筠州酒税,欧阳修与尹洙有异言也一同遭贬,史称“四贤”。靖虽遭贬逐,从此声名大振朝野,后改徙监泰州酒税。他言语询询,宠辱不惊。 庆历二年(1042),调京复任集贤校理,第二年春任右正言,判国子监、擢为知制诰。靖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同知谏院,史称“四直谏”。靖敢于犯颜直谏,积极推行庆历新政,对当时复杂的宋辽夏三角关系有精辟独到的见解,多次上书。此后三年,靖先后受命三次出使辽国,运用外交手段,捭阖纵横,折服雄据一方的辽主﹐最后在新筑的受降城上举行宋辽夏三方交好仪式,维护了宋朝利益和边邑的安宁。此时靖在朝承受多方压力,觉得比推行新政更重要的是自律自勉,遂书《从政六箴》,以“清、公、勤、明、和、慎”六箴总结他从政体验的精粹,成了他毕生的座右铭。 庆历六年(1046),靖因使辽期间作“胡语诗”受诬告,再度被贬。靖凛然以父老为由解官居家侍养,隐居于故里韶州凡六年,先后出任过吉州、虔州、桂州、潭州、青州、广州等偏远地方的地方官。所到之处,亲民善政。皇佑四年(1052)侬智高与甲峒蛮合兵寇边﹐靖奉令经制南事﹐十年间两平蛮寇,岭海晏平,而他清廉自守,不载南海一物。他在庾岭三亭诗首篇“叱驭楼”的结句中,有这样的感叹:“若使当时嫌逺宦,海隅何得有欢声?”欧阳修在《襄公神道碑铭并序》中说:“公之在焉,帝不南顾”。宋仁宗加封他为尚书左丞、集贤院学士知广州充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又御笔亲题:“风采第一,广南定乱,经略无双”。 他忧国忧民,诚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所抒发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余靖身上,体现了安国兴邦、勤政为民的大局意识,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坚定立场,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从政思想。他的光辉事迹,是我们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的生动教材;他的优秀品质,对当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激励干

文档评论(0)

nhgd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