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淄博至东营线初设总说明书分析
目 录
地理位置示意一、概 述 1
(一)设计依据 1
(二)设计范围及设计年度 1
(三)可行性研究及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审批
意见的主要内容及执行情况,土地预审要点及执行情况 1
(四)线路概况 13
(五)既有线概况 21
(六)研究过程概述 33
二、经济运量 34
(一)经济特征 34
(二)路网构成 36
(三)设计年度客货运量 37
(四)全线区段货流密度、旅客列车对数汇总表 43
(五)远景年输送能力 44
三、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44
(一)相邻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44
(二)设计线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45
四、运输组织 45
(一)车站分布 45
(二)运营管理方式 47
(三)旅客列车开行方案 47
(四)各设计年度客货列车对数及需要通过能力 48
(五)设计能力及分期扩能措施 51
(六)行政区划分与调度区划分 52
五、线路 53
(一)可行性研究批准的线路方案及局部改善方案简况 53
(二)线路平纵断面特征 54
(三)道路交叉设计原则,重要道(公)路交叉及改移情况 56
六、轨道 59
(一)轨道结构形式、轨道类型 59
(二)有砟轨道设计 59
(三)无缝线路设计 60
七、路基 62
(一)既有线路基工程概况 62
(二)设计的路基工程概况 63
(三)路基面形状及宽度、路基基床 64
(四)重点路基个别设计 65
八、土地利用 65
(一)本项目拥堵预审意见要点及执行情况 65
(二)用地概况及全线用地总数、平均每公里用地数及占用地类说明 65
(三)补充耕地(含复垦)措施 66
九、桥涵 67
(一)沿线桥涵分布和既有桥涵利用、加固、改建情况 67
(二)设计洪水频率、设计活载及桥梁建筑限界 68
(三)桥涵选型及建筑材料选用概述 69
十、站场 70
(一)全线枢纽(地区)概况 70
(二)既有车站数目、性质、规模及布置形式 73
(三)新建与改建接轨站的数目、性质、规模及布置形式 74
(四)站线轨道类型简述 83
(五)站场路基及用地简述 84
十一、电气化 85
(一)牵引供电系统 85
(二)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AT所及电力调度所 88
(三)接触网 91
(四)维护管理 94
(五)受电气化影响的电力线路的处理 95
(六)路外(内)易燃、易爆品库及油、气管道的电磁干扰防护 96
十二、机务设备 98
(一)机车交路 98
(二)机务设备的分布、性质及规模 99
(三)救援设备的分布 100
十三、车辆、动车组设备 100
(一)既有车辆设备分布、性质及规模 100
(二)设计车辆设备分布、性质及规模 101
十四、给水排水 101
(一)给水站设置和生活供水站、点数量 101
(二)既有给排水设施利用及改建概况 101
(三)水源设备概述 103
(四)水处理和主要给水设施概述 103
(五)污水处理设施及排除方案概述 103
(六)消防方式选择 104
(七)立交排水泵站 104
十五、通信 105
(一)通信网构成原则 105
(二)通信线路类型及容量选择 105
(三)通信网构成及主要通信系统的选择 105
(四)既有通信线路、设备利用及改建简况 107
(五)路外通信、广播及其他设施的电磁干扰防护 107
十六、信号 108
(一)信号设备的选型 108
(二)接轨站信号设备改建原则 109
(三)既有信号设备利用及改建概况 109
十七、信息 109
(一)系统构成概述 109
(二)系统设置简况 110
(三)系统主要软硬件配置原则 111
(四)既有信息系统、设备利用及改建情况 111
十八、电力 111
(一)既有电源及供电设备 111
(二)供电负荷的分布及电源选择 112
(三)供电原则及方案设计 113
(四)电力远动系统、机电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14
(五)主要设备类型 115
十九、综合检测与维修 115
(一)设计原则 115
(二)主要工程内容 115
二十、房屋建筑 116
(一)机构设置、管辖范围及定员数量、每正线公里定员数 116
(二)房屋配备、房屋建筑面积总量及每正线公里房屋面积 116
(三)房屋建筑结构标准 117
(四)暖通、空调卫生设备概述 118
二十一、环境保护、水土保持 119
(一)主要站、段(所)污染源、污染物的分布、排放方式及排放量 119
(二)工程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的变化程度及数量 119
(三)工程对周围环境的主要影响、防治、控制污染以及整治生态
环境与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及预期效果 120
二十二、节约能源措施 121
(一)线路方案采取的节能措施 121
(二)牵引供电系统采取的节能措施 122
(三)主要站、段、所、场(厂)采取的节能措施 122
(四)房屋建筑工程的
文档评论(0)